天天看點

蔡襄行書尺牍《謝郎帖》,盡顯晉人風流!

今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蔡襄《謝郎帖》也叫《初春帖》,便是一件展現蔡氏書風的精妙之作。此作為紙本,縱26.5厘米,橫29.1厘米。品賞此帖,我們不僅能從中欣賞到蔡襄高妙的書法造詣,同時也能從中窺探出晉唐遺韻及作者崇尚玄淡的文人情懷。

《謝郎帖》應屬其壯年之作。其劄未落年款,但信中有句雲“亦來泉州診候”,故應是蔡襄在泉州任上所書。此劄溫潤儒雅、渾厚端莊。從帖中我們知道,主人當時身體違和,有疾在身,“朱長官亦來泉州診候,今見服藥,日覺瘦倦”。即使如此,作者在寫書信時依然态度嚴謹,行書落筆法度依然從容不亂。開頭一行的行楷不激不厲,行筆沉穩,提按有度。随着心緒的變化,作者的筆觸逐漸地由楷入行,線條也豐富流暢起來,行筆提按開始加快,筆力勁朗,溫潤中流落出一絲焦慮。如第二行“各”“安”兩字,行筆迅疾,結構誇張,動感強烈,充分顯現作者對平安健康的渴望。再如第四行“藥”“瘦倦”諸字,結構上的強烈反差準确地展示了作者的心境,“藥”字用筆厚重沉着,結字寬博而有動感,無不顯示作者希望藥到病除然而服後依舊“瘦倦”的失望。“瘦倦”兩字線條不經意的抖動變化(“瘦”字撇畫)自然流露出作者的無奈和焦慮。越往後,作者情緒變化愈強烈,心随情動、筆随意轉,或行或草,随手拈來,毫無刻意之習氣。

蔡襄行書尺牍《謝郎帖》,盡顯晉人風流!

蔡襄尺牍《謝郎帖》,1060年,紙本

縱26.5厘米,橫29.1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謝郎春初将領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長官亦來泉州診候,今見服藥,日覺瘦倦,至于人事,都置之不複關意。眼昏不作書,然少賓客,省出入,如此情悰可知也。不一一。襄送。正月十日。

蔡襄行書尺牍《謝郎帖》,盡顯晉人風流!

《謝郎帖》因是份家書,故作者寫來毫無顧忌,心随意動,布局謀篇一任自然,深得晉人崇尚簡約之精要,去雕飾、少浮華,字型大小錯落有緻,亦行亦楷,妙造自然。如文中的“下”“朱”“藥”“覺”等字,既有楷書的嚴謹厚重,又不失行書的靈動;“事”“書”“可”諸字筆勢輕盈,動中有靜。《謝郎帖》無論格調、氣象還是技法諸方面已達相當之高度,這種有意無意的書法胸臆無疑為“尚意”的宋代書風的開啟做了很好的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鋪墊。

蔡襄行書尺牍《謝郎帖》,盡顯晉人風流!

《謝郎帖》通篇舒朗簡約,洋溢着濃郁的晉人氣息,用筆嚴謹厚重,提按有度,一絲不苟。結字欹正相生,顧盼生趣,疏朗者端莊大度,緊結者俏麗秀美,處處秉承了顔、柳、褚的法度森嚴。坦率地說,能将晉人舒朗散淡的氣息和唐人法度森嚴的莊重巧妙地融在一起并最終形成自家藝術風貌,放眼有宋一朝,唯蔡襄一耳

蔡襄行書尺牍《謝郎帖》,盡顯晉人風流!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遊人,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即1012年,卒于英宗治平四年,即1067年,享年55歲。他同蘇、黃、米不同,仕途順利,官聲清廉,一生忙于政事,且政績顯著,而他本人性格忠厚、正直、講究信義,故頗受朝中同僚的尊敬和仁宗皇帝的信賴。這種性格上的忠厚正直、仕途上的順利和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無疑對蔡襄書風的形成産生了影響,也是他有别于其他三家書風的一個客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