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飄飄,擡頭望月,舉杯消愁,對酒當歌,感歎世事年華,一笑泯憂愁。
——題記
他處在唐朝鼎盛時期,他也曾名動一時,他柔情得似春風拂面,卻又豪放得酣暢淋漓,他不像杜甫那樣悲傷,沒有陶淵明那樣夢幻,隻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隻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遠大抱負,隻有“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浪漫情懷。
一篇《行路難》,頌出了實作抱負的艱辛。“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這樣艱苦過程有多少人能領悟在其中,這樣遙遠的路途又有多少人能堅持走下去,是應該同情李白有為國付出的理想卻又不被人認可的遭遇,還是感歎世事變化多端?
面對着滿桌酒席,美味佳肴擺在面前時,李白卻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心酸,這憂國憂民的情懷,這遠大的政治抱負,在那個以家庭生計的打拼為中心的時代,又有誰能在令家庭安和的空閑之餘為國家操心?
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道出了多麼壯闊的情懷!這句話好像給人“一切遠大理想最後都能實作”的安慰。盡管“行路難,多歧路”,但李白仍對從政有所期待。正所謂,“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自己困窘的時候,這時,有些人于是選擇轉身離開,還有一些選擇破浪前行,結局是怎麼樣的,誰也不知道,我隻知道,不試試怎麼就知道自己不行!
有時候,生活也會不盡人意,一個個困難好似霧霾一樣驅不散,好容易看透了雲霧,那崎岖的路途又充滿坎坷,這時候,為什麼要抱怨這世俗,抱怨不該有的糊塗?人,為什麼不能學着李白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心寬,為什麼不能像李白那樣壯志豪情?
有人嘲笑李白這些詩人借酒消愁的雅緻,我卻不以為然。酒,會令人沉醉,令人暫時忘卻煩惱,哪怕隻是短暫的一瞬,卻也帶給他們片刻的甯靜,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暫時的慰藉。
也許,付出了汗水并不能收獲那個日漸成熟的夢,但隻要努力了,哪怕隻有一點點,哪怕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哪怕沒有人認可你的決定,也别後悔你曾經努力過争取過。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不僅僅是一本書,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