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一本筆記,揭開關天培死因内幕,卻反襯了清朝的無能!

1841年,英軍猛攻關天培所在的靖遠炮台,戰鬥從中午到深夜,進行得異常激烈,年逾六旬的關天培,負傷十餘處尚親自開炮還擊敵軍。英軍攻入炮台之後,關天培仍在戰鬥,最後一發炮彈襲來,最終關天培中彈犧牲。但關天培死而不倒,英軍見“關天培挺立如生,反駭而仆”,個個吓得目瞪口呆,書寫了另一段英雄傳奇。

關于關天培死因,幾乎沒什麼存疑,但關天培死亡之前的遭遇,卻又充滿了謎團。對此,清朝一本筆記,揭開了其中秘密,卻反襯了清朝的無能!

清朝一本筆記,揭開關天培死因内幕,卻反襯了清朝的無能!

關天培戰死之後,在廣州用馬桶和女人尿迎戰英軍的參贊大臣楊芳,向道光皇帝上奏稱,關天培之死,原因在于綠營做了漢奸,甚至故意讓大炮火門透水,不願向英軍開炮,導緻關天培戰死。

奕山(《瑷珲條約》簽訂者),康熙帝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玄孫,道光皇帝的侄子,接替琦善主管廣州軍務之後,也上了一道密折,佐證了楊芳的觀點。

虎門之失,夷船近在咫尺,兵丁并不點放炮位,各自逃走,提督關天培手斬數人,不能禁止,是以被夷炮打傷而亡。

是以,道光皇帝大怒,立即下旨嚴查,“着即确切訪查,不肯點炮及火門透水之兵丁,嚴密查拿,即行枭首示衆,懲一儆百”。

清朝一本筆記,揭開關天培死因内幕,卻反襯了清朝的無能!

難道關天培戰死,真如楊芳、奕山等所雲?清朝一本筆記揭開真相,卻反襯了清朝的無能!

清朝文人梁廷楠,曾編寫過《廣東海防彙覽》,林則徐督粵,聞名拜訪,為林規劃形勢,繪海防圖以進,對虎門之戰直至甚多,他在筆記《夷氛聞記》中留下了這麼一句話。

(關天培)手燃巨炮,忽至炸裂,兵無人色,皆走。

火炮突然自爆,官兵當場傷亡500餘人,再加上沒有戰勝希望,是以綠營就此各自逃走,可見根源出在大炮品質低劣上,清朝無法制造靠譜的大炮。由于這一點過于丢臉,奏章裡自然不能提及,是以就把綠營說成漢奸,不是火炮有問題,而是綠營不肯開炮。

清朝一本筆記,揭開關天培死因内幕,卻反襯了清朝的無能!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種戰略性的炮台上,為何清軍沒有安裝品質可靠的火炮?

其實,清軍入關之後,固執的堅持“騎射國本”,壓制火器發展,是以200多年來,火炮技術不僅沒有進步,反而還有所退步,技術還是源于明朝仿制歐洲的紅夷大炮。

1799年,嘉慶四年,清朝改造了160門明朝“神機炮”,更名為“得勝炮”。然而,試射之後卻發現,新炮還不如舊炮打的遠。

1840年,鴉片戰争爆發之後,林則徐好友龔自珍,向林則徐獻了一先進的秘密武器,最後發現卻是明朝的火炮技術。

30年後,左宗棠西征新疆時,在明朝衛所遺迹挖出了200多枚開花彈,不禁感歎:“利器之入中國三百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顯然,從這一系列事件上可見,關天培所在炮台的大炮自爆,完全是清政府的無能。200多年來,對火器瘋狂壓制,最終在戰略炮台上都隻能安裝品質低劣的大炮。

清朝一本筆記,揭開關天培死因内幕,卻反襯了清朝的無能!

中國為何遭遇近代百年屈辱,從導緻關天培戰敗緻死的火炮來看,或許給出了另一個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從關天培死後,到1912年清朝滅亡,經曆了70多年,但清政府卻依然醉生夢死,除了有限的洋務運動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改變,這讓人簡直難以相信。古人雲,“窮則變、變則通”,但在清朝卻70餘年幾乎不變,這樣的王朝,如今還有什麼值得稱贊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