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靜

今天是2021年的最後一天,在人文領域,有些話題與人物留在了我們的朋友圈,也留在了我們的記憶裡:無論是仰韶故裡的中國考古百年盛會,還是三星堆祭祀坑“再醒”驚天下,抑或是洛陽國風舞蹈的驚豔上新,既是人文學界的新鮮事兒,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人文話題持續“出圈”的背後,是社會與公衆對文化尋根的渴望與追求。人文周刊整理了一份關于2021年人文熱點的盤點,透過喧嚣複雜的文化現象,梳理一年來的人文事件,不僅是對文化記憶的整理,更是對文化未來前景的展望。

1 考古百年盛會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遺址的發掘,标志着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發現并命名了中國第一支考古學文化——仰韶文化,由此拉開仰韶文化研究的百年曆程。在中國現代考古學迎來百年之際,10月18日,“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開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北京周口店遺址、仰韶文化遺址、良渚遺址、上海青浦崧澤遺址、秦始皇陵等100項考古發現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2021年不僅迎來了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而且在這一年中有很多讓人驚喜的考古發現,如山東發現距今9.9萬年的象牙鏟,在世界範圍内也較為罕見。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将茶文化起源的實物證據追溯到戰國早期。漢文帝霸陵得以确認,糾正了鳳凰嘴為霸陵的曆史記載。

2 三星堆“上新”連續劇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從3月份開始,關于三星堆的話題全網“刷屏”。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新發現6座“祭祀坑”,出土了金面具殘片、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等重要文物500餘件。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和持續發掘,一方面從根本上改變了世人對古蜀國發展水準的傳統認識,另一方面也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内涵。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三星堆的“出圈”,重在讓文物“活”起來,大量媒體積極采取融合傳播的政策參與到三星堆考古的相關報道中,兩場三星堆遺址再發掘直播觀看量達6500萬,累計觀看量超一個億。博物館也主動開展了視訊創作與話題建設來“吸粉”,海量網友在網上積極互動、制作表情包等進行二次傳播,這使得“三星堆熱”不僅停留在考古圈,還成功跻身文創IP領域。

3 作家的N重新身份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賈樟柯導演的《一直遊到海水變藍》9月全國公映,作家餘華化身段子手,為這部文學紀錄片貢獻了印象深刻的笑點。觀衆說,餘華的小說如此沉重,但生活裡的他聰明甚至帶着狡黠,這反差比他講的段子更具探究價值。

12月29日,莫言在網絡賬号上對自己的2021年做了一番總結:“開了公衆号以後受到了年輕人的感染……發現頭發沒多,但是腦洞大開。”

就在2021年的“世界讀書日”,大先、治辰、黃平等作家和編輯走上脫口秀舞台,程永新、梁鴻等擔任嘉賓評委;4月25日評論人毛尖在“宋方金和他的朋友們”的主題演講被刷屏……評論認為,作家們開始拿起話筒、拍起視訊,意味着作家的表達正從紙張轉向手機螢幕,雖然講脫口秀時不如“楊笠們”自如與犀利,但思想的鋒芒仍然存在。隻是,他們的身份終究是作家,讀者們還在期待他們跨界之後迅速回歸。

4 《唐宮夜宴》國風出圈

牛年春晚,河南衛視一個5分鐘的節目《唐宮夜宴》使播放量超過20億,14位唐朝少女展現了“鬓雲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博物館奇妙夜,也拉開了河南衛視靠國風舞蹈“殺瘋了”的一年。奇妙遊被打造成系列品牌節目——“元宵奇妙夜”的唐代仕女舞蹈、“端午奇妙遊”的《洛神水賦》和“七夕奇妙遊”的《龍門金剛》,接連刷屏。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憑借獨樹一幟的審美觀,對傳統文化的深刻了解,再加上強有力的落實手段,河南衛視憑一己之力沖出流量明星、假唱尬演的怪圈,為觀衆帶來了吸睛且極具辨識度與話題性的晚會。國風節目的出圈也帶動了遊客對河南的旅遊熱情,河南博物院首次進入“中國博物館熱搜榜”十大熱搜博物館前三,鄭州則入圍黃金周熱門前十目的地。從文化内容開發到文創、文旅開發,再到文旅IP孵化,河南衛視的這輪營銷稱得上是地方傳統文化傳播的現象級範例。

5 城市宣傳的流量密碼

因為山東曹縣一名主播的土味吆喝,山東菏澤曹縣一夜爆紅,誕生了“北上廣曹”“甯要曹縣一張床,不要上海一套房”“宇宙中心曹縣”等“曹縣梗”。山東曹縣縣長梁惠民一句“歡迎大家來曹縣玩”,讓網友發現“曹縣實力”的同時,也對曹縣風土人情與美食等産生了興趣。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地方形象與品牌推廣已經邁出了隻用金錢衡量的階段。據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檔案顯示,姬赓以樂隊成員身份獲批成為“2020年度石家莊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随着《漠河舞廳》走紅網絡,漠河當地的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也趁着熱度及時跟進,将相關音樂片段搭配漠河的城市影像進行宣傳傳播。

一座城市如何宣傳自己,除了利用宣傳片、宣傳大使這類直白“推銷”,如何讓城市的形象在公衆心目中更加立體直覺,顯然是個新課題。地方要提高知名度,在包容多元文化的同時,也在學習掌握流量熱點,進行軟實力的打造和城市文化的輸出。

6 泉州申遺成功

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順利通過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評審,成為我國第56處世界遺産。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此前的2018年,中國申報“古泉州(刺桐)史迹”未獲成功。今年泉州申遺從“古泉州(刺桐)史迹”變更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擴充了遺産點數目,并提供了一個整體的曆史地理叙事,極大改善了整個遺産體系的清晰性。作為宋元世界海洋貿易中心港口的傑出範例,泉州對該時期的世界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以及亞洲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碧藍泉州灣,如火刺桐花,堅韌東西塔,恢弘洛陽橋。“活态傳承”是泉州文化遺産的特點,泉州文化遺産深刻融入當地群衆的生産生活,不是冰冷、生硬的建築物,而是滿載人間煙火味。

7 風雨中的古建築

12月26日,見證徽州厚重曆史、城市發展記憶的黃山鎮海橋,舉行修繕工程竣工通行儀式。去年7月,這座“老大橋”在50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山洪)中被毀。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2021年是“共同守望”古建築的一年。10月上旬,山西多地大暴雨導緻山西不少全國重點文物受到影響與損壞,如晉祠多處建築屋面漏水,運城鹽池禁牆東禁門甕城大面積坍塌,平遙古城發生局部坍塌……

有學者撰文認為,此次山西古建受損有諸多遺憾,文保機關對此類災害缺乏應對預案,“而且不能把責任完全歸為降雨,因為那些倒塌的鄉村古建築此前損毀已經很嚴重,這次降雨隻是加速了倒塌。”

8 實體書店的進與退

4月23日,由濟南開往泰安的 7053次火車上,迎來了“阡陌書店”的入駐,據媒體報道這是全國首家開在火車上的書店。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作為處在生存掙紮線上的行業,實體書店的自救方式其實還有很多,連鎖書店鐘書閣采取的彌補方法是“走出去”,與社群合作;南昌知名的青苑書店憑借選書眼光,為當地的圖書館、企事業機關提供選書、購書服務。

同樣在這一年,作為“實體書店2.0版”的網紅書店卻迎來一輪閉店潮。1“有一部分是市場的自然淘洗,有一部分是疫情和網購的雙重沖擊。”資深書店經營者分析,如果網紅連鎖品牌出現問題,那說明實體書店之前探索的“提升知名度——引流到店——複合業态經營——提升收入”的經營模式遇到了困難。當一度被視為破局之路的“網紅化”經營受阻之後,實體書店就需要往更多方向探路。

9 74歲的“少年”與張同學

2月,央視新聞抖音号上傳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合唱團在央視網絡春晚演唱的《少年》,一天之内獲得點贊1300多萬。“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平均74歲的清華校友合唱團,在合唱的視訊中,絲毫看不到暮氣,呈現出老年群體的另外一副面孔。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臨近年終歲末,家住遼甯營口一村莊的張同學,在某短視訊平台的粉絲猛增到近1800萬,他憑借剪輯節奏極快的農村情景短劇,呈現出真實的東北農村生活。

2021年,在一批低俗視訊主播被平台封殺、李子柒與經紀公司産生紛争、網紅産業頻頻被質疑的背景下,短視訊産業背後依然有着巨大能量,可以被看見,也可以被遺忘,起起伏伏與現實世界如出一轍。

10 展覽場所拒絕網紅

“對不起,我們這裡不允許商業拍攝。”上海武康路上一家網上名聲很響的家居展覽店“友善”拒絕了顧客拍照的行為。近期,在上海有數家美術館、畫廊針對“網紅打卡”行為發出限制令,坐擁黃浦江景的一些新開美術館明确禁止在展廳内使用閃光燈和在未經允許的展廳内攝像,并會對網紅“打卡”後在相關圖檔上出現商标等行為進行交涉、制止。

2021年人文熱點回眸:堅守、跨界、出圈

網紅打卡、好評在今年被屢次質疑,曾經強調“呈現真實評價”的某點評網站,深陷虛假圖檔、虛假評論的風波。以國民種草機著稱的某App因“照騙”上熱搜,“種草”代寫、資料造假備受争議。這次沸沸揚揚的集體吐槽,也許是普通人對“濾鏡過分美化生活”的小小反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