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名将,曆經5朝,救了朱棣兩次性命,連續8代人保衛明朝

在中國曆史上,姓薛的将領較多,例如南朝時期的薛安都、唐朝時期的薛仁貴等。在明朝,也有一位姓薛的名将,此人名叫薛祿,他曆經5朝,救了朱棣兩次性命,連續8代人保衛明朝,是一位值得敬佩的英雄。

一代名将,曆經5朝,救了朱棣兩次性命,連續8代人保衛明朝

薛祿是青島人(祖籍陝西),出生于元朝末年,當時山東還在元朝的統治之下。一天,天降大雨,兩位元朝将領路過一戶農家,便下馬敲門,打算進屋避雨。但屋内有一個産婦正在生孩子,兩位将領不便進屋,隻得在屋檐下将就一下。雨越下越大,他們突然看見有一群喜鵲飛來,紛紛用翅膀遮蓋屋頂上一處漏雨的破洞。如此情形,聞所未聞。不一會,薛家的男人回家,兩位将領進屋,才知道家裡剛剛誕生了一位新生兒,取名叫薛祿。兩位将領感歎說:“這個孩子出生時,有喜鵲為他擋雨,還有兩位将領為他看門,一定是個貴子!”

一代名将,曆經5朝,救了朱棣兩次性命,連續8代人保衛明朝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記載了薛祿出生時的故事:

值雨驟至,二指揮使出其途,避雨戶中,見舍上雅鵲群集,竟以翼覆漏處……因以産告。指揮使曰:“是以極貴!”

薛祿是薛家的第六個孩子,是以被人稱為“薛六”,雖然出生時就是“貴子”的迹象,但薛祿從小卻很邋遢,而且面相醜陋。朱元璋建立明朝時,薛祿才10歲,等到薛祿18歲時,朝廷到山東征兵,薛家的男孩多,需要貢獻一個征兵名額。薛家的男孩都不願意去,薛祿卻自告奮勇,前去參軍,而且被配置設定到燕王朱棣的麾下,跟着朱棣,薛祿成為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将領。

一代名将,曆經5朝,救了朱棣兩次性命,連續8代人保衛明朝

建文元年,靖難之役爆發,朱棣起兵南下。薛祿追随朱棣,在真定之戰,薛祿生擒敵軍左将,立下首功。第二年,朱棣在東昌戰敗,被敵軍包圍,薛祿帶領50多人連夜奔襲,不顧性命沖擊敵軍,并且把戰馬讓給朱棣,才将朱棣救出來。同年,朱棣和盛庸、鐵铉決戰于濟南,鐵铉詐降,設計用城門上的鐵閘砸死朱棣,在關鍵時刻,薛祿挺身而出,将朱棣從死神手裡拉出來。薛祿兩次救朱棣的性命,朱棣登基後,封薛祿為都督佥事。

一代名将,曆經5朝,救了朱棣兩次性命,連續8代人保衛明朝

朱棣登基後,先後五次北伐蒙古,都欽點薛祿随行。在征讨蒙古的過程中,薛祿為先鋒,立下赫赫戰功。永樂十八年,朱棣遷都北京後,封薛祿為陽武侯。《明史》雲:

永樂中從起兵北平,後積功至大将,封侯伯不以“靖難”功者,薛祿……凡五人。

也就是說,朱棣麾下名将如雲,但隻有薛祿并不是靠靖難之役的功勞才被封侯的,他是靠後期跟随朱棣征戰蒙古才立下“封侯”之功的。可見,薛祿之功,在社稷(抵禦外敵),而不在靖難(内亂)。

一代名将,曆經5朝,救了朱棣兩次性命,連續8代人保衛明朝

朱棣駕崩後,明仁宗登基,北方遊牧民族蠢蠢欲動。此時,明仁宗任命薛祿為鎮朔大将軍,帶兵巡視北疆,北疆是以未能生亂。

明宣宗登基後,朱高煦起兵叛亂,明宣宗禦駕親征,老将薛祿擔任先鋒,叛亂得以平定。後來,薛祿又出兵攻打瓦剌,打敗敵軍。薛祿死于宣德五年,享年73歲,被追封為鄞國公。薛祿曆經五朝,戰功卓著,明宣宗是以賜薛家的爵位可以世襲罔替。(下圖為四庫全書中對薛祿的記載):

一代名将,曆經5朝,救了朱棣兩次性命,連續8代人保衛明朝

薛祿死後,陽武侯的爵位又傳了7代人,而且,7代人都參加過保衛明朝的戰争,第二代陽武侯薛诜曾參加“麓川之役”戰死。第三代陽武侯薛琮曾随于謙參加“北京保衛戰”。公元1645年,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祯帝自缢,第八代陽武侯薛濂因保衛京城被李自成所殺,從此後,陽武侯未能再傳下去。

一代名将,曆經5朝,救了朱棣兩次性命,連續8代人保衛明朝

明朝薛氏陽武侯一系,起源于永樂十八年,終于崇祯末年,共傳了8代人。從第一代陽武侯薛祿開始為明朝浴血沙場,到最後一代陽武侯被李自成所殺,8代人用鮮血向曆史證明了什麼是忠烈家族。如今在山東青島,還有許多薛祿的後裔,他們家族中流傳更多薛祿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