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當走出電影院,身邊不少人還在念着上海話台詞,Lisa知道,《愛情神話》這部電影出圈了。

對這部電影最合适的評價,我認為是:舒服。

《愛情神話》這部作品,以一種輕松、精緻以及上海獨有的腔調,來訴說愛情以及人生,以涓涓細流式的鏡頭勾勒出女性全新的熒幕形象。

1

電影中,不少場景都很有意思。

三位女性的設計,有點性别倒置的意味,跳出了正常的架構和藩籬。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李小姐,帶着女兒過着單身生活,在一夜情後,悄悄地跑掉了,留下男方獨自糾結苦想。

格洛瑞亞,活在現實中的富婆,叫嚣着“有錢有閑,老公失蹤”,對老白傾慕,但知曉對方心意後,潇灑離開。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蓓蓓是老白的前妻,兩人離婚的原因很簡單:“我隻是犯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為什麼不能原諒我,反而要和我離婚。”

如果用嚴苛的眼光來看待,她們三位甚至可以被稱為“渣女”,但這又何嘗不是真實成熟、鮮活靈動的人物呢?正如《愛情神話》導演邵藝輝所講,她想塑造一些大家正常思維外的成熟女性。

觀衆也并沒站在道德高度上,反而跟着劇情,愛上了這三個女人。

除了角色形象,這部電影對愛情的刻畫也有點不同。

電影中的女性完全颠覆了我們對中年人談戀愛的刻闆印象,女性可以不被“他到底愛不愛我”困住,而是可以随時抽身潇灑離場,和“情敵”惺惺相惜,互相了解。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中年的愛情,也可以不被孩子束縛,不再将愛情和家庭捆綁,一味地委曲求全。他們進退有據,遊刃有餘地處理着情感,并且所有決定都從容、自我。

2

在正常影視作品中,中年人對愛情的态度要麼是将就妥協,要麼是輕蔑一笑。

生活中,中年人好像也和愛情絕緣,如果這個年紀還在追求愛情,那似乎是和年齡不搭。

更有大量的中年人,将愛情和家庭捆綁,美其名曰為孩子犧牲。

每一年,聯考季過去,中年夫婦離婚的新聞都會上熱搜,其實他們感情早已破裂,但為了孩子隐瞞。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Lisa身邊的一位阿姨,每次見面最喜歡倒苦水,講她那個酗酒又有暴力傾向的丈夫有多可惡。

問她這麼多年為什麼不離婚,她講一切是為孩子,早年是怕離婚影響孩子學業,後面是怕離婚影響孩子結婚生子。

這樣的話,她不僅喜歡跟衆人講,也時常跟30多歲的兒子講。然而,旁人聽膩了,她的兒子也覺得煩,絲毫沒有感謝這種“自我感動式的犧牲”。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三四十歲後,再追求愛情,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自己眼裡,就是一種不務實,是會被嘲笑的。

随着年齡的增長,外界給的枷鎖越來越多,30歲單身可恥、30歲沒結婚就應該将就、30歲沒結婚很丢人……這種聲音,此起彼伏。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被偏見裹挾,活在别人的眼光裡,這樣的生活能不累嗎?

3

中年人受困在家庭關系裡,成了喪失自我意識的個人,而眼下影視劇更多專注年輕人偶像劇似的戀愛,也沒有給中年人展現的機會。

中年人或是被外界隐藏起來,或是被自己隐藏起來,也逐漸認為30+40+再談愛情,是羞恥可笑的。

可是這樣的偏見,是極其滑稽的。

畢竟就算到了中年,甚至晚年,人也是需要愛情的,這和年齡無關。

《我愛你》中,白發蒼蒼的老人依舊有着赤子之心,他們的愛情,在年齡的無奈中,互相守護,互相道别,你能說這樣的溫存不浪漫嗎?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又比如《倒數第二次戀愛》裡,50+大叔大媽談戀愛,有着年齡賦有的睿智和浪漫,他們不再心急火燎地求一個答案,而是更加坦誠平穩地追求感情。

《愛情神話》出圈:中年人談戀愛,終于不再道德綁架自己

《霍亂時期的愛情》提及:“年齡除了在物質世界中,毫無意義。人類存在的本質在于抗拒時間的流逝,而愛情猶如恩澤的聖土。”

成年人的愛情,從來不與年齡有關。

任何年齡談戀愛,追求自我情感,都是一件美好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