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唐朝作為我國古代曆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朝代,在當時的世界版圖之中,唐朝的綜合國力位居榜首,無愧天朝上國之名。然而國力如此強大的唐朝也經曆了數次變動,其中使得唐朝國力大損的動亂便是著名的安史之亂。在安史之亂後,唐朝這個無比繁榮的國家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國力迅速衰落。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目前很多曆史學家認為,安史之亂扭轉了唐朝繁榮富強的局面,将唐朝拉入低谷,它不僅是整個唐代的轉折點,同時還是古代中國的一個轉折點。在安史之亂後,中原正統再也沒能夠抵擋住邊疆少數民族民族的入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安史之亂的始末,看看唐朝是如何由盛轉衰的吧。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一、邊疆不穩,安祿山起兵

安祿山并不是唐朝漢人,古話說的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出身于西域的一個小國,原來也不是姓安,而是叫做軋荦山。安祿山是跟随他的母親阿什德氏改嫁右羽林軍的大将軍安延偃之後,才将自己的姓氏改為父姓。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公元732年,安祿山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個貴人,張守珪。厭煩與自己父親一起生活的安祿山早已經逃離了突厥,來到了幽州。當時安祿山已經成為了一個商賈,但是仍然難改自己小偷小摸的毛病,結果在偷羊的時候被守備抓住。

張守珪在審問了一番安祿山後,發現安祿山此人非常機靈聰明,為人圓滑卻又很讨人喜歡。于是他十分欣賞安祿山,将安祿山提拔為自己的偏将。随後安祿山憑借着自己的手段,在大唐官場之中平步青雲。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僅用了數年時間,安祿山就已經被唐玄宗提拔成為了河東節度使,甚至還成為了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養子。

不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安祿山表面對于大唐王室十分尊敬,但是暗地裡卻在準備發動叛亂。他在範陽郡城北部的地方開始搭建新城,對唐玄宗說是為了加強邊疆地區的防禦,其實是為了存儲兵器和糧食,為起兵做準備。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曾多次告訴唐玄宗,安祿山準備起兵造反,但是唐玄宗卻被安祿山的花言巧語迷惑了,并沒有去相信楊國忠的話。當安祿山已經起兵準備向洛陽進攻時,唐玄宗仍然不相信這個事實。直到八天之後,他才做出一系列的防禦措施,派兵鎮壓安祿山。

二、安祿山死,史思明起兵

安祿山帶領十五萬軍隊打着捉拿逆賊楊國忠,清君側等口号開始從邊疆進攻中原,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攻陷了河北和洛陽。為了提振軍中的士氣和消滅抵抗軍的信心,安祿山開始派人屠城。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在安祿山準備進攻河南時,他留在京城的長子安慶宗被唐玄宗所殺。怒從心中起的安祿山指令唐朝所有投降的俘虜自相殘殺,這一次直接死亡了七千多人。之後安祿山每攻下一座城池都開始屠城,以洩心中的憤懑。

在潼關之戰中,唐朝數十萬平叛部隊浩浩蕩蕩的準備鎮壓安祿山。結果卻被安祿山部下的精銳部隊伏擊,數十萬平叛部隊全軍覆沒,均被叛軍所殺,無一活口。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不過此時的安祿山的身體已經撐不住了。他由于身體過于肥胖,常年被病痛折磨。到了這時候,他的眼睛已經完全失明,性格脾氣更加暴躁,一言不合就會将手下的将領亂棍打死,甚至連自己的兒子和軍師嚴莊都經常被暴打。

心懷怨恨的嚴莊和安慶緒在公元757年的一個夜晚,将安祿山斬殺在營帳之中,并且将安祿山的屍體就地掩埋。随後向部下宣布,安祿山病重,臨死前已經傳位給了安慶緒。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雖然安祿山已經死亡,但是安史之亂中的另一個始作俑者史思明才準備登上這個屬于他的混亂年代。

史思明在率領叛軍進攻中原的戰鬥中多次立下了大功,逐漸不滿安慶緒的管轄,準備自己單幹。心中有着想法的史思明直接叛出了安慶緒的部隊,同意向大唐投降。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不過,他隻是表面歸順唐朝,但是暗地裡還有着造反的想法。史思明跟随唐朝平叛的大部隊,成功的包圍住安慶緒。在這場戰争中,人吃人的現象屢見不鮮。史思明為了盡快結束戰争,将安慶緒召入營帳之中殺害,同年四月,史思明在範陽自稱大燕應天皇帝,起兵造反。

三、八年之亂,終于平定

安祿山和安慶緒所率領的叛軍好不容易剿滅,然而降将史思明又背叛了大唐,起兵稱帝。不過史思明雖然卻沒有安祿山和嚴莊這種過人的軍事天賦,但他在戰場上磨練多年,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為了剿滅史思明的軍隊,李光弼和郭子儀兩大統帥合力出擊,在河陽之戰中重挫史思明。這一戰成功遏制住了叛軍瘋狂進攻的盡頭,并且唐軍俘虜了史思明手下的數名大将,還牽制住了叛軍的主力部隊,為潼關和長安赢取了喘息之機。

史思明的結局正如安祿山一樣,最後都死于自己的兒子手中。然而史思明一死,叛軍内部開始分崩離析,叛軍的整體實力也受到了打擊。史朝義此人于史思明相比,沒有足夠的威信鎮壓手下。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史朝義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準備進攻唐朝的東南地區,然而卻被李光弼一擊擊潰。經曆此戰的叛軍将領紛紛覺得史朝義德不配位,開始向大唐投降。

公元762年,大唐部隊攻破洛陽,成功将史朝義趕到河北,走投無路的史朝義,在逃亡莫州的路上自殺身亡。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随着史朝義的死亡也結束了。

四、總結

在整個安史之亂中,唐朝的北方已經全部陷入了戰亂之中。這八年來,唐朝的人口銳減,與盛唐時期相比減少了接近三分之二。安史之亂不僅将唐朝拉下了神壇,甚至将中原地區的整體經濟破壞殆盡,人口銳減也使得大唐再也不能恢複當年盛況。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怎樣被平定的?

安史之亂也導緻了後世中原的各個朝代都無法面對西域鐵騎的進攻,對西域徹底的失去了控制力。在這場叛亂中,不僅暴露出了唐朝官員的腐敗無能,也暴露出了統治者過于自滿自傲,缺少了危機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