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博物館共存有敦煌莫高窟壁畫10方,經書22卷,絹畫2幅,彩塑2件。上世紀20年代,美國人蘭登·華爾納曾兩次率哈佛大學考察團來到中國盜取精美的莫高窟文物。這一行徑使得他的大名在中國家喻戶曉。
敦煌莫高窟幾經浩劫,在華爾納之前,曾有斯坦因和伯希西先後席卷大量敦煌莫高窟經書,大量精美文物流失海外。其中最嚴重的一次,莫過于美國人蘭登·華爾納在這裡進行的肆意掠奪。
華爾納畢業于哈佛大學,民國十二年(1923年)于哈佛大學美術系任職,曾在哈佛大學開設東方藝術課程,精通佛像考古。時任哈佛大學校長洛維爾對中國西北藝術品擁有濃烈的興趣,華爾納在民國五年(1916年)曾來到中國搜集文物,對中國頗為了解,在利益驅使下,華爾納率哈佛學生以考察中國文物為名開始了訪華之旅——盜取中國壁畫。

蘭登·華爾納
民國十三年(1924年),前往敦煌莫高窟的路上,他的搭檔傑恩因西北寒冷,中途退出。1月,華爾納到達敦煌莫高窟,當他進入千佛洞時,幾乎被這裡精美絕倫的雕刻藝術驚呆。此時,恰巧看守王道士外出化緣,接下來十餘天,他在這裡欣賞精美絕倫的壁畫。
後來,他曾在《在中國漫長的古道上》自述道:“我除了驚訝得目瞪口呆外,再也說不出話來,我現在明白我為什麼要千裡遠涉,橫跨兩個大洲……”面對如此精美的雕刻藝術,他難以抑制心中的興奮,決心帶走一些優美的壁畫。他給妻子寫信道:“我的責任,不惜身敗名裂來儲存這些即将毀滅的任何一件文物,若幹世紀以來,它們一直安然無恙,但目前,它們的末日即将來臨,就是剝光這裡的一切,我也毫無動搖。”
由《在中國漫長的古道上》可以看出,他甚至為900餘名白俄士兵在這裡亂塗亂畫,生火做飯熏黑壁畫而感到憤怒,然而,他自己卻使用更加惡化的手段對這裡文物進行傷害。
華爾納給了王道士75兩銀子,王道士默許他剝去一些壁畫,後來,他想要一尊塑像,被王道士堅拒。他百般祈求,王道士還是給了他一尊陳舊的、單膝下跪的唐代聖像,但這尊佛像至今成為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格外珍貴的文物。
王圓箓
華爾納使用一種特殊的化學溶液進行剝離,來到中國之前,他曾向壁畫專家丹尼爾·湯姆生請教噴膠剝離壁畫的技術。盡管面臨着各種困難,但他還是在敦煌盜剝了12件壁畫。
民國十三年(1924年)4月,他率領考察團攜帶着盜取的壁畫傳回美國,由于壁畫之珍貴,受到了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等人的高度重視。同時,它們預備組織一次規模更大的考察團。
民國十四年(1925年),華爾納組織了一次更加專業的考察團,計劃剝取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全部壁畫,分工明确,有人負責測量、有人負責剝離、有人臨摹、有人負責配置剝離壁畫用的化學溶液。此外,他受哈佛大學和霍爾基金委托,在中國尋找一合适的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研究中國文化,但由于種種原因,聯合研究中國文化的計劃最終破産。
華爾納考察團首先到達北京,拜訪北京大學,同去西北考察的隊伍加入了兩個中國人,即北京大學教師陳萬裡和翻譯王近仁。陪行途中,陳萬裡得知華爾納欲盜取敦煌壁畫的真相,開始極力協調各方力量,阻止他們的偷盜行為。
5月19日,華爾納考察隊到達敦煌,一行人拜訪當地縣政府,楊縣長不再允許他們留宿千佛洞。華爾納考察隊員翟蔭說:“我們計劃剝去一些壁畫,陳列北京,以便中外之士研究。”衆人一緻對華爾納兩年前盜取了20多幅壁畫(除敦煌壁畫外,還有其他地方壁畫),痛心疾首,這次絕不再給他們機會,要求他們制定詳細的活動規劃,不允許長久居留,不許觸毀壁畫,甚至有十幾名村民自發地專門監視這夥考察團的行為,最終這夥考察團無疾而終。
除盜取敦煌壁畫外,華爾納那還曾多次盜取中國境内其它地方的壁畫。他打着研究中國文化的旗号在中國危難之際盜取中國文物極不人道,而且使用的壁畫剝離手段對文物的傷害非常大,殘片失去了整體藝術感,造成壁畫圖像模糊,其對中國文物的損害,讓人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