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衆人皆知包拯是清官,殊不知,包拯的年薪其實比一個省的稅收都高

中國的各個朝代,都有貪官的劣迹流傳。往往一個朝代的興旺在于官員清廉,一個朝代的覆亡往往伴随着貪官枉法,壓榨百姓的事端。按照我們的固有思維,那些故事、小說中的清官形象,都是兩袖清風剛正不阿,讓人肅然起敬。

然而曆史上的清官也不是都像故事中那樣清貧。要知道官在古代是皇帝皇權的執行者,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不同于普通百姓的權利。就連在大家印象中最為清廉的包公,其實也沒有大家想象中那般清貧。

衆人皆知包拯是清官,殊不知,包拯的年薪其實比一個省的稅收都高

宋朝的官員最富有

縱觀中國曆朝曆代的官員薪酬史,就會發現每個朝代的官吏俸祿千差萬别,最高與最低的能差十倍之多。要說哪個朝代的官薪水最多,那一定非宋朝莫屬。宋朝的官員不止有工資,福利待遇更是高得離譜。要是漢朝的官員知道有宋,一定羨慕得眼睛發亮。

宋朝的官吏等級衆多,有九品十八級之稱。當朝的一品大員最高月俸能拿到400貫錢。那漢朝的官老爺們也就能拿到宋代官吏十分之一的薪水。清朝的官算是高工資的,那也要比宋朝的官最少少五成。

不止如此,宋代的官吏還有大米白面等等額外的福利,可以說是小日子相當滋潤了。當官的錢多了,更多的心思就用在研究道德品行,研究為國為民上了。王安石是宋代變法第一人,他就主張要讓天下無貧富之差。

衆人皆知包拯是清官,殊不知,包拯的年薪其實比一個省的稅收都高

王安石這是理想中的烏托邦未能成為現實,也是以跟皇帝鬧翻了。不過鬧得再兇,他王安石也不是犯上作亂,大家隻是理念不合而已。皇帝再氣也沒法重罪王安石,隻能逼着王安石自己辭職,回家養老去了。

你們以為告老還鄉之後,王老爺子就得餐風露宿了?絕對不是。據說,王安石在崗時的薪水一個月得有十萬人民币左右,而且米面油都是配送的。就連做衣服的布匹棉花,那都是按季送去的。

有了多年的積累,王安石的晚年必然是極其幸福的,每日喝喝茶賞賞花,豈不悠哉。而且就算是他自己辭職回家的,仍然可以享受豐厚的養老金。就這待遇比明朝的宰相能高出五倍。

衆人皆知包拯是清官,殊不知,包拯的年薪其實比一個省的稅收都高

包青天财大氣粗

再說回萬衆矚目的包拯,包青天。包老官居要職,也就比當朝宰相差那麼一點點。而且他身上官銜也多,曾經一人兼任了三個官職。這薪水加福利,加在一起絕對能算得上豪氣。在宋徽宗年間,包拯的年薪能達到2萬貫錢,而他所轄的每個州,一年繳稅也就1.5萬貫。

包青天的薪水真可謂富可敵州了。這樣的富豪官員,當然有底氣剛正不阿了。是以說宋代算是高薪養廉的典範。不過包老也算對得起他的薪水,一輩子剛正不阿,為國為民确實幹了不少實事,最狠的是,他居然還彈劾過宰相。

人太正直容易得罪人,當朝三司使是個肥差,老包就緊盯着,連續兩個三司使都叫包拯給彈劾下去了。仁宗沒法子,就讓包拯兼職三司使。結果歐陽修就說包拯這人竟然也貪圖三司使這活。包拯一聽,直接躲在家裡不上班了,免得别人說閑話。

衆人皆知包拯是清官,殊不知,包拯的年薪其實比一個省的稅收都高

包公想罷工,仁宗可不幹,非逼着他再回到工作崗位上來。包公一上任,果然沒人說閑話了。主要是咱們包大人不缺錢,才不在乎那點權利能創造的價值呢。後來朝廷又讓包公出任禮部侍郎,他直接就給推了。

其他朝代的窮酸樣

這有人待遇好,就有人待遇差。宋代官員富得流油,卑微的官吏則可謂是白忙活。要知道在北魏吃官家飯是不給工資的。這在曆朝曆代都是罕見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北魏是遊牧民族政權,想要物資,基本就靠厮殺搶奪。

衆人皆知包拯是清官,殊不知,包拯的年薪其實比一個省的稅收都高

這屬于民族習慣本來也無可厚非。可戰亂的時候還可以,等到戰事平定了,還搶誰去啊。人窮生奸計啊,那些北魏官員無不是貪腐嚴重,搞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直到孝文帝上位,才改變了這情況,開始給官吏發工資了。

刨除不給工資的朝代,給發工資的朝代裡最摳門的就是明朝,明朝的的工資實在不夠闊。相對于宋朝動辄上萬的錢,明朝一品大員才900石俸祿,普通公務員才70石。這點工資不夠養家糊口的,好在除了工資明朝還是給了官員一些待遇的。

比方說補貼米面之外再補點現金,再分點地,還有就是免稅,這些待遇加在一起,明朝的官員那絕對是特權階級。明面上一個個哭窮,背地裡,那也都是小日子過得順風順水的。是以說古代的官吏沒有真窮的,要是官吏都窮得吃不上飯,那朝廷怎麼長治久安呢?

衆人皆知包拯是清官,殊不知,包拯的年薪其實比一個省的稅收都高

小結:

縱觀曆朝曆代,官員們的生活水準确實參差不齊。有人富得流油,有人一點油水都沒有,想緻富隻能賣力氣去搶。當然每個朝代因為時代背景不同,發展狀況不同,官吏的薪資不同也是正常,但歸結起來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個朝代想要統治得久,官員必然不能太窮。窮則生亂,亂則社稷不穩。隻可惜很多在位者擔心官員們太有錢,容易謀反。是以總要變着法的讓那些官吏拿出錢來捐給國家,要不就是小氣吧啦,逼得官員隻能自謀出路。

自謀出路的代價就是貪腐嚴重。幾乎每個朝代末期,都可以用官吏腐敗,民不聊生來形容。這些皇帝自然也是知道的,可小惡不治,積成大患,再想治就晚了。是以很多末代皇帝并非迂腐不中用,實在是無力回天了。

觀史可以明志。當今社會,打擊腐敗的力度既大又持續,總能看到打老虎小蒼蠅一波波地被懲治,為社會肅清歪風,營造健康積極的氛圍。是以說如果像包青天這樣的人物,在當今社會可以無處不在,我們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