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導言
中醫藥現代化的方向被否定了...
"普遍的看法是,目前改革是不合适的,但現在的重點應該是繼承,而不是發展。在1958年的全國醫藥工業大會上,對中藥精煉劑進行了熱烈的讨論。
在随後的幾十年裡,日本形成了一個擁有400億配方顆粒的成熟市場。中國隻能作為中草藥的提供者,位于行業的下遊。
如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難發展,中藥配方顆粒終于在不斷的争鬥、反複檢驗和質疑中獲得了認可。
<中醫現代化方向>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01已被拒絕</h1>
經過28年的"試點",中藥配方顆粒終于"轉正"。
近一個世紀前,由中醫藥集團在"改革派"中研制出中藥配方顆粒,曆經風風雨後,終于作為"中藥現代化"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在中醫藥現代化問題上,我們一直有一些誤解,人們習慣于把中醫藥的現代化等同于中醫藥的現代化。
其實,現代化的含義是"達到先進的科技水準",中醫的現代化,不是用西醫來改造中醫,而是從人類最先進的認識出發,重新發展中醫。
作為中醫藥現代化的代表作品之一,《中藥配方顆粒》多年來一直充滿争議和困難。
在20世紀20年代和50年代,中醫藥工業試圖混合單味藥用烹饪液,但一直沒有得到成功推廣。
直到20世紀50年代,作為廣州星空集團中藥精煉廠的廠長,邱晨波帶領星座推出了200多種中藥精煉産品,不僅全國的醫院和診所都很受歡迎,産品甚至銷往東南亞。
但突然的變化,在1958年的全國醫藥工業大會上,對中藥精制劑的讨論非常激烈,"主流觀點認為,目前不适合改革,理由是:"黨的中藥政策是繼承和發揚的。但現在的重點應該放在繼承上,而不是發展上"。
這意味着中醫藥現代化的方向被否定了。
由于眼光的局限性,當時業界沒有意識到,對于中醫藥來說,要繼承和傳承,用最先進的現代技術,重新發現和證明古人的智慧,本身就是傳承。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99">02隻能作為中藥材供應商,位于行業下遊</h1>
三十年後,時間到了...
20世紀80年代,日本開發的這種複合顆粒劑成為漢芳制藥廠的主要産品。這種劑型後來被南韓和台灣等地效仿,成為現在常見的"濃縮中藥"顆粒,稱為"漢方顆粒"、"科學中藥",工藝已經相當成熟。
在日本,甚至有一個價值400億美元的成熟市場。
而國内同行業最終發現,在中國大陸,"許多中藥劑型改進了藥品的生産工藝設計和操作方法,基本仍處于20世紀50年代初的水準。
中國隻能作為中草藥的提供者,位于行業的下遊。
中醫藥行業再次意識到劑型改進的必要性,在政策的指導下,新一代中醫師再次開始研發新型中藥劑型。
1984年,張志偉提出了中藥湯改革的願景:首先,中藥飲料片用水煮沸,然後低溫濃縮,幹燥,制成一定量的幹顆粒。在配方中,根據處方要求,取每個單味顆粒與木材混合。
1987年,衛生部、國家中藥總局印發《關于加強中藥劑型發展的意見》,指出"應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新劑型的開發和開發",如使常用中藥飲料片劑粉狀、顆粒狀。
1993年,中藥配方顆粒被列為國家科委"星火計劃",随後被列入中醫藥"五五"發展規劃和《中醫藥科技産業現代化行動計劃》等政策。
這一次,中藥顆粒正式登上舞台中央。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00">03中藥配方顆粒研制成功,進入快車道</h1>
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被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2001年,國家"九五五"計劃項目,首次提出推進中藥工業現代化建設的國家戰略。
該項目名為"促進中醫藥現代化産業的戰略研究",成果明确指出中醫藥産業的發展方向是"産業化、科學化、現代化、國際化"。
其中,效果好,便攜、儲存、休閑藥型被認為是"增強市場競争力,促進中藥現代化的有力保障"。該研究還指出,與植物藥物相比,可以開發現代劑型,以開拓國際市場。
同年,我國開始正式将中藥配方顆粒納入中藥片劑管理範圍,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指定天江、一邊、培力、新綠、39、康潤堂6家藥企試生産。
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從此進入快車道。
曆史的車輪向前滾動,時間到了2021年。
今年2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健康保險總局聯合釋出通知,宣布自1993年以來一直持續的中藥制劑顆粒試點工作将于今年11月1日結束。
未來,所有中藥企業都可以生産中藥配方顆粒,實行備案制度,不再需要申請審批。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難發展,中藥配方顆粒,如今,終于在不斷的鬥争中,反複回顧、質疑的争議,得到了真正的認可。
中醫藥在我國有着千百年的悠久曆史,是勞動人民長期抗擊疾病、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各代醫生的不懈努力,這是在不斷傳承、創新、再傳承、再創新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現代化、科學技術帶來的中藥配方顆粒,能夠引導中藥産業的整體進步,更好地繼承廣闊而深刻的中藥,再發揚光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