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劉邦40多歲才開始有出息?

古人形容英雄的興起是這麼說的,英雄就好比神龍,在泥淖中則是泥鳅,隻能玩玩泥巴,到水坑裡就化為魚,而一旦風雲際會他就化為神龍乘風雷以上天。

龍的特性是通變化,英雄的特性也是通變化。

為什麼劉邦40多歲才開始有出息?

劉邦在沛縣鄉下的時候隻是一個喝酒吹牛瞎晃悠的小混混。'劉季固好大言',甚至蕭何這樣的賢人也沒看出他有什麼特别。

當張良遇到劉邦帶着一小撮起義軍瞎轉悠的時候,他發現這個人對自己微妙深遠的計策一說就通一點就透。

劉邦一介草民,45歲起兵,54歲搖身一變成了皇帝, 前後7年而成帝業,張良的了解是:此非人力,乃天授也。

為什麼劉邦40多歲才開始有出息?

現代人對這個說法肯定會嗤之以鼻,現代人隻能接受理性的解釋。

天下的人何止千千萬萬,十室之邑必有佳士,十裡之鄉必有豪傑。當反秦的風雲遍地湧起的時候,每個人都想趁着混亂的時世撈點什麼。

在群體生活的小醜魚中有這麼一個現象,一群小醜魚中隻有一條雄魚,當這條雄魚意外死去時,一段時間内就會有另外一隻雌魚化為雄魚。在蜂巢中也有類似的現象,蜂王死去時會有另外的工蜂轉化為蜂王。

為什麼劉邦40多歲才開始有出息?

為什麼是那隻小醜魚變成了雄魚?它們沒有投票也沒有決鬥,為什麼偏偏是它?是誰選擇的?也許隻能說是老天吧。

用佛家的話來說人人都有佛性,用儒家的話來說道在我們心中。每隻雌性小醜魚都有轉化為雄魚的基因,每個人都有成為英雄的心性,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打通任督二脈。

一旦我們打通了任督二脈,我們就通透了,能變化了,有了供上天選擇的資格。當曆史需要英雄時他就會在冥冥中挑選一個。

為什麼劉邦40多歲才開始有出息?

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并不是那麼通透,達不到'君子不器'的境界,我們都隻是一些被捏成了一定形狀的器物,或是磚或是瓦,供時代所用,也為自己争一個位置。

而且我們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奔着把自己捏成一個有用的器物而努力。誰能像劉邦一樣悠哉悠哉不把自己當回事兒任憑天性驅策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