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斯特城主場1比0小勝利物浦,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冷門。

萊斯特城近期賽事繁重,7天内先後在英聯賽杯和英超賽場兩次遭遇利物浦,中間還夾雜了一場對陣曼城的英超比賽。
這麼短的時間内,連續和當今英格蘭足壇的兩大巨頭三次交鋒,對于萊斯特城來說,可謂心比黃連還苦。
然而再苦,日子也要繼續,擺在萊斯特城主教練羅傑斯面前的是兩卷厚厚的學術課題《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怎樣在逆境中為球隊争取利益最大化?》
羅傑斯苦苦思索着對策,終于,一拍腦袋,想起了早年從遙遠的東方聽來的一則小故事——《田忌賽馬》,雖然踢足球與賽馬是兩回事兒,不過這套避實就虛的戰略思想很有可取之處,羅傑斯決定現學現賣,活學活用。
以我之上等馬,對陣利物浦之下等馬:英聯賽杯,萊斯特城盡遣主力,對陣利物浦幾乎全輪換陣容;
以我之下等馬,對陣曼城之上等馬:英超客戰曼城,萊斯特城大幅度輪換,對陣曼城全主力陣容;
以我之上等馬,對陣利物浦之上等馬:英超回到主場再戰利物浦,雙方都是主力,但是我有主場之利,未必不能一戰。
這裡我們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羅傑斯的政策仿效《田忌賽馬》,卻又不能完全與《田忌賽馬》一緻。
首先,萊斯特城完全沒有排出上、中、下三種陣容的必要,要麼是輪換陣容,要麼是全主力陣容,隻要保證主力陣容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就夠了。
再者,足球比賽又不像賽馬比賽那樣有嚴格的規則限制,非要分成三個不同等級場次進行比試,羅傑斯隻需根據與各個對手比賽的次序,以及對手對于不同賽事的重視程度,猜測對手會派出什麼樣的陣容,決定己方該派出什麼樣的陣容即可。
相較于陣容家底更加厚實的曼城,羅傑斯認為這段魔鬼賽程首末兩戰的同一個對手利物浦,會是個相對薄弱的突破口,畢竟利物浦在聯賽杯派遣輪換陣容練兵的傳統由來已久,再加上,利物浦多名主力感染新冠,即便是英超聯賽複出,狀态也很可能不在最佳。
不得不說,羅傑斯打了一把好算盤。
然而,“田忌賽馬”的第一場比賽,原本羅傑斯認為最有把握的一場比賽,萊斯特城就出師不利,3比1領先的大好局面,生生被利物浦追成了3比3,點球大戰時,凱萊赫的神撲,更是讓羅傑斯精心設計的“上等馬對下等馬”戰術,徹底淪為了笑柄。
等到萊斯特城的“下等馬”對陣曼城的“上等馬”,結局自然不必多說,雖然過程稍有一些起伏,但“投降局”的設定一旦早已按下,最終的結果就很難更改。
于是,對陣利物浦的最後一場,主場保衛戰,就成了羅傑斯“田忌賽馬”系列戰術實踐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場比賽,萊斯特城隻要能夠保平争勝,就是赢家。
巧的是,利物浦很給面子,薩拉赫連續罰進了15個點球,唯獨罰丢了最不該罰丢的一粒,之後的頭球補射,也鬼使神差砸在了橫梁上;馬内中路好不容易有一次突進,結果打了高射炮,而盧克曼如出一轍的突進,卻為萊斯特城換來了兩隊全場唯一一粒進球。
利物浦主帥克洛普賽後直言“這樣的利物浦,不太對勁”,不過,這不也正是羅傑斯笃定利物浦可能發生的狀況嗎?盡管這種可能性發生的幾率并不算大,但利物浦卻真真切切做了一回“好人”。
拜利物浦所賜,羅傑斯從“投降家”瞬間變成了“戰略大師”。
不過,個人還是覺得,羅傑斯這種有些取巧的做法,并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行為,尤其是在那種志向遠大的俱樂部,前兩個賽季還志在争四的萊斯特城,如今是否能夠順利獲得一個歐戰席位都成了問題,這就足以讓羅傑斯好好審視一下自己了。
“慫”這種東西,是會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