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岡許文華,俚語的妙趣

..........................................................................................................................................................................................................................................................................................................

俚語的妙趣——讀許文華《俚語賞釋》

林日新

武岡許文華,俚語的妙趣

前段時間,我去參加武岡市作家協會的會議,武岡市文聯副主席曹巨文将許文華介紹給我,說他今年8月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俚語賞釋》,把本土俚語搜集、釋義、整理成書,并建議我把它推介給讀者……次日,許文華就把他的新書送到了我的手中。書很厚,近八百頁,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許文華年愈花甲,武岡市人,大學畢業後長期從事嚴謹的法院工作,工作之餘,喜将平時的所思所感所聞傾注于筆端,常有散文和評論在省、市法院網文化園地發表。他從小受到湘西南文化的熏陶,對俚語等特别敏感,覺得俚語生動、幽默、有趣。一聽到有人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俚語,他便銘記在心,有時甚至把它記得在随身帶的小本上——大有唐代“苦吟詩人”賈島的風采。事後,他會思考此俚語的用語藝術,追尋其産生的背景以及具有的曆史或現實意義。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共搜集、整理了湘西南地區的俚語570條,以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社會常識對俚語進行了多層次多方面的解讀和賞釋。《俚語賞釋》從用語層面上展示了地域文化底蘊、民情習俗和社會發展風貌等。其“詞解、釋義、藝術與現實意義、語例”的賞釋模式,特别是“語例”的設定,讓平時不涉獵武岡方言的人也能讀懂、了解、應用。

俚語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方言中的俗語。俚語是民間非正式、較口語化的語句,具有地域性強、較生活化的特點。《俚語賞釋》在俚語收集、體例設定和用例呈現方面主要有如下特色:

首先,本書的俚語種類繁多,内容豐富。本書的570條俚語,從性質上看,包括了詞、慣用語、成語、歇後語、諺語、俗語等;從形式上看,包括了雙音詞、三音詞、四音詞、單句和複句等。如“吃得鹹”,明裡說人的口味重,實則指做生意賺錢或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把式把式,當不得個啞式”,意為隻會套路不練功底的把式,不如沒練過套路卻有蠻勁的人;“你家有金銀,隔壁有鬥秤”,意為有錢财不要嚣張,人們知道你家财富的多少和來路。

其次,本書的體例分析到位,非常實用。本書編者在對俚語進行詞解(包括難字解釋、本義分析和用語意義的闡述)基礎上,對其“藝術與現實意義”進行比較詳細的論述:先從字面上淺顯地解釋其本義,再加以引申、發散,提示其現實意義,最後給出語例。層層遞進、深入淺出,讓讀者輕松舒适地了解。

再次,本書的語例情境設定科學,語言通俗易懂。像“拗倒碼子打油”,作者為其設定的語例是:“你要做家具呀,請毛木匠來做吧。他最節約材料了,‘拗倒碼子打油’。”又如“斧頭腦殼錘不脫”,作者為其設定的語例是:“他飯後一支煙的壞習慣是‘斧頭腦殼錘不脫’。”這類語例簡潔、通俗、淺顯,不管是本土的讀者還是外地的讀者,了解起來都毫不費力。本書大多數俚語的語例都具有用語通俗易懂的優點,彰顯了作者的功力。

在當今這個大力推廣普遍話的語境下,俚語存在的空間将會愈來愈小,流傳的範圍也将與日俱減,甚至會逐漸消失。然而俚語是民間文化的瑰寶,蘊含着諸多的人生哲理和處世之道。學好國語,不忘地方話!保護俚語已迫在眉睫。況且,推廣國語與保護方言并不沖突,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裡,國語、方言完全可以并存、融合和共同發展。有時,能說方言可以給工作、娛樂和研究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

許文華搜集、整理、編輯、出版《俚語賞釋》具有深遠的現實和曆史意義,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和敬佩的。

(林日新,武岡市作協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