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哪一戰?無法撤離的戰士全部自殺殉國 日軍官兵集體脫帽緻敬!

長治,為古潞州治所所在,自古即為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2月,一支川軍部隊和侵華日軍在這個地方結結實實地幹了一仗。

2月17日,日軍108師團從北、東、南三個方向,氣勢洶洶地直撲長治。

守衛長治的,是川軍47軍104師312旅,旅長李克源。

戰事未起,但已注定了必是慘烈一戰,為何?先不說武器優劣,川軍47軍組建以來,還從未經曆過真正意義上的守城戰。

明知犧牲也要勇往直前,這種為守衛國土,慷慨赴死的精神,正是本文歌頌的主旨。

哪一戰?無法撤離的戰士全部自殺殉國 日軍官兵集體脫帽緻敬!

312旅旅長李克源積極應對,将城防司令部設在城中心十字街口,指令624團第一營守備東北門;第三營守備西南門,城外有一排哨負責監視敵人。

1938年2月19日

密集的槍炮聲撕破了長治城中臨戰前緊張的氣氛。

地面,十餘門日軍大炮齊發;空中,數架敵機呼嘯投彈……

一番狂轟亂炸之後,日軍大部隊迅速向城垣兩側推進,從北、東、西三面,将長治城重重地圍了起來……

哪一戰?無法撤離的戰士全部自殺殉國 日軍官兵集體脫帽緻敬!

1938年2月20日

地面,日軍把所有大炮集中到北門,對着北城進行狂轟。

天上,三架敵機呼嘯盤旋,對長治城投彈掃射,造成十多個無辜平民喪生。

敵人的炮聲剛停下來,在數十挺重機槍的掩護下,日軍潮水般向長治城牆湧來。

忽然,隐藏在防炮洞中的312旅士兵忽然登上城牆,312旅将士們居高臨下,扣動步槍、機槍扳機,城牆下的日軍死傷慘重,隻得在重機槍的掩護下狼狽後退。

哪一戰?無法撤離的戰士全部自殺殉國 日軍官兵集體脫帽緻敬!

1938年2月21日

日軍再集中炮火,對長治北城進行轟炸,堅固的城牆被撕開一個缺口,日軍迅速占領缺口,試圖向攻占兩側城牆。

城牆上的312旅士兵拼死抵抗,多次打退敵人進攻。依仗着火力優勢,敵人最終通過缺口爬上了城牆,雙方立即展開搏殺。

就在城牆上的近戰中,312旅一連長胸部被刺五刀後壯烈犧牲,另一連長頭部中彈殉國……

312旅正欲組織反擊,敵人飛機再次來襲,向北城牆進行猛烈射擊,在飛機機槍的掩護下,日軍沖入了北門大街,北城牆失守。

在敵人強大火力的攻擊和瘋狂的進攻下,長治城東、西門相繼失守,更多的敵人湧進城中。

哪一戰?無法撤離的戰士全部自殺殉國 日軍官兵集體脫帽緻敬!

攻守戰已轉化為慘烈的巷戰,312旅一名營長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此時的長治,除南門一隅外,無處不在激烈的拼殺。312旅旅長李克源派出最後一支預備隊後,将旅、團的參謀、警衛以及夥夫等全部集中起來,發放武器後投入了慘烈的戰鬥。

在敵人強大的火力面前,312旅戰士不斷地倒下。戰事發展到後來,已成為慘烈的白刃格鬥,形成拉鋸态勢,雙方死傷人數不斷增加,屍首橫街、道路閉塞。

慘烈的戰鬥持續到下午,312旅彈藥已消耗殆盡,長治已成孤城。為儲存抗戰力量,在報請軍、師同意後,312旅不得不棄城突圍。

哪一戰?無法撤離的戰士全部自殺殉國 日軍官兵集體脫帽緻敬!

下達突圍的指令後,312旅旅長李克源并沒有首先撤離,而是手提手槍再次回到城中心,指揮預備隊逐街逐巷戰鬥,掩護部隊輪番後撤。

最終,312旅僅有400餘人突出重圍,旅長李克源、副旅長李光淵、副團長杜長松、參謀李浩東等均負重傷。

未能撤退出城的官兵全部拼殺至死,一些重傷官兵在城中自爆自戕,壯烈殉國。據統計,在城中陣亡官兵有營長楊嶽岷以下千餘人。

戰争結束後,國民政府的中央通訊社和《新華日報》分别對長治戰役進行了報道。

中央通訊社發文稱,“該軍器械不如敵軍之優越,然官兵犧牲之精神,莫不令人敬仰。在長治城中,全團殉城死節,子彈完後,繼以槍托拳腳與敵巷戰肉搏。官兵甯願餓死,不願掠奪,深為群眾所景仰。”

哪一戰?無法撤離的戰士全部自殺殉國 日軍官兵集體脫帽緻敬!

《新華社》在發文中稱,“我守城司令李克源等督率士兵,肉搏巷戰,殺敵極多,營長楊嶽松、連長夏撫濤等血戰不屈,為國捐軀。”

李家钰四十七軍在戰鬥中不屈不撓、前仆後繼的精神,不僅受到我國軍民的贊揚和肯定,甚至也受到了他們的對手的敬佩。

川軍312旅不畏犧牲、奮力抗敵的精神,不僅赢得了全國同胞的贊譽,同樣赢得了對手的尊敬。

戰鬥結束後,日軍将陣亡的千餘312旅将士屍體移到南門外予以安葬,然後一隊又一隊地來到安葬地點立正站立,向312旅犧牲官兵敬禮,表達敬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