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飛花令裡讀唐詩》:你們那下雪了嗎?來看看這三首詠雪詩

近年來,由于詩詞綜藝的播出,人們對詩詞的了解越來越廣。《中國詩詞大會》裡,武亦姝在“飛花令”環節中,“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的表現,驚豔了所有觀衆。

在古代,中國人就喜歡詩歌,春秋時期就開始流行“當筵歌詩”,“投壺賦詩”。

《飛花令裡讀唐詩》:你們那下雪了嗎?來看看這三首詠雪詩

投壺為投箭入壺的簡稱,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遊戲。投壺前一般要先賦詩一首,這也是中國最原始、也最流行的一種“鬥詩”形式。自此,開了宴席酒令的先河。行酒令是一種在宴會上取樂的飲酒遊戲,這種飲酒遊戲在士大夫中特别流行,經常寫詩贊美它。例如白居易的詩說:"花間共醉斷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到了唐代,詩人輩出,詩作充棟,可謂“詩的唐朝”。連鬥詩也鬥出了新天地。飛花令就是由此而來。飛花令是一種特殊的令,要求行令人說的詩的最後一個字有 "花 "字(如 "春城無處不飛花"),那麼下一個人說的詩也要有七言并且說的詩的最後一個字要有 "花 "字。不過,飛花令的關鍵字并不局限于“花”,詩詞裡常出現的“月”、“酒”、“江”等都可以作為關鍵字。

《飛花令裡讀唐詩》:你們那下雪了嗎?來看看這三首詠雪詩

飛花令的文雅有趣,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都能以一種寓教于樂的形式,在潛移默化間滋養人的心靈,培養人的美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今天我們來看看飛花令裡有哪些詠雪的好詩。

終南望馀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馀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後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就有點畫蛇添足。

這首詩描寫終南山的餘雪,通過山峰與陽光的向背表現了各處不同的景象,又聯想到山頭的積雪消融後,叢林明亮,低處的城中反會增寒,景色雖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凍。“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短短10個字就概括了終南山的秀麗、山頂餘雪如浮雲的美麗。全詩詠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練含蓄,樸實俏麗,意境清幽,給人清新之美。

《飛花令裡讀唐詩》:你們那下雪了嗎?來看看這三首詠雪詩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

複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寫這首詩的時候,白居易四十五歲,由于上書論宰相遇刺一事,被貶官到了江州,任江州司馬。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詩人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

詩先從人的感覺寫起,“已訝衾枕冷”,通過冷點出夜雪之大。緊接着“複見窗戶明”則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雪下得大、堆積得庭院,才會讓暗夜顯出亮光來。

《飛花令裡讀唐詩》:你們那下雪了嗎?來看看這三首詠雪詩

最後兩句再換聽覺的角度:“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雪花很輕,但大雪隻是積雪卻很重,能壓折樹木粗大的枝幹。詩人耳中傳來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見雪不僅下得大,且持續很久。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别緻,立意不俗。

唐·羅隐

盡道豐年瑞,

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

為瑞不宜多。

這首雪,剛讀時感到質木無文,平淡無奇,反複涵詠,卻發現它自有一種發人深省的藝術力量。自古都說“瑞雪兆豐年”,但晚唐詩人羅隐卻反其意而用之說:“為瑞不宜多”。為何?下面他就說了,當你們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樓大廈中高談瑞雪兆豐年時,恐怕早就忘記了這帝都長安有許許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露宿街頭的“貧者”。羅隐的這首《雪》看似詠雪,實則諷刺社會現實。

《飛花令裡讀唐詩》:你們那下雪了嗎?來看看這三首詠雪詩

《飛花令裡讀唐詩》這本書不僅能提高大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對有孩子的家庭來說也很有用。

唐詩如山,言語間是詠不完的月明酒烈;宋詞似水,擱筆處是訴不盡的情殇離愁。詩詞雖不是國文的全部,但想要國文學得好,詩詞的根底是一定少不了的。

詩詞也是對孩子心靈的滋養和美育。那些熟悉的詩句亦師亦友,帶着曆史的智慧和時間的豁達,會在潛移默化間影響孩子,給他們指引和幫助。

在家跟孩子一起玩飛花令的遊戲,會激起孩子對古詩詞更大的興趣,更樂于去背誦。碰上學校有飛花令形式的詩歌比賽,這套書就是最好的通關素材。平時寫作文,孩子也可以對照着去找素材,适當引用一兩句詩詞,作文也容易更出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