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一點的是,在正史中,魏延是蜀漢後期著名将領,深得諸葛亮的信任。諸葛亮每次北伐曹魏,都會帶上魏延,令他為先鋒。
是以,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姑且是從演義的角度,來給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在死後除掉蜀漢後期第一大将魏延?生前不行嗎?
第一,早在魏延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就想殺死魏延。

魏延,字文長,義陽(
今河南省桐柏縣
)人。他原本在長沙太守韓玄麾下效力,卻受到了冷落,得不到重用,是以魏延一直懷恨在心。
關羽攻打長沙時,曾和黃忠有過一番較量。黃忠馬失前足,關羽卻沒有乘機殺死他。之後,黃忠為了報關羽不殺之恩,也沒有用箭射死他。
韓玄就懷疑黃忠投敵,令刀斧手将他推下城門斬殺。在這緊要關頭,魏延出來了,他一刀砍死了韓玄,救下了黃忠。然後,魏延大開城門,投降了關羽。關羽則将魏延引薦給了劉備,諸葛亮喝令刀斧手将魏延推下斬首。劉備不解,問諸葛亮為什麼。諸葛亮答道:
“魏延是有罪之人,他為了厚祿殺害了他的主公,是為不忠。并且我觀察了一下,魏延腦後有反骨,他将來必定會造反。”
最後還是在劉備的求情下,諸葛亮才暫時放過魏延一馬。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
由此可見,諸葛亮早就想殺魏延了。隻不過在緊要關頭,劉備說了一番大道理,諸葛亮才沒有下手。
第二,諸葛亮在軍中威望甚高,他知道自己活着的時候,魏延絕不敢犯上作亂。
蜀漢到了後期,厲害的将領已經不多了,趙雲雖然厲害,但是也已經年老體弱,想必将不久離開人世。張苞和關興,雖然有大将風度,無奈張苞年紀輕輕就死了,諸葛亮為此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我認為諸葛亮是想好好培養張苞的,讓他接手自己的事業,可是天公不作美,張苞不是戰死沙場,卻是跌下懸崖而死,死得實在太窩囊了。關興也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死了。
魏延自然就成了蜀漢第一武将,他作戰勇猛,屢立戰功。諸葛亮對他是既欣賞又忌憚,不過諸葛亮還是很有信心的,他在世時牢牢地掌控着軍權。魏延表面上雖然嚣張狂妄,把誰都不放在眼裡,但是他對諸葛亮是非常害怕的。是以,諸葛亮死前萬萬不會殺死魏延,他還需要魏延去建功立業。
第三,諸葛亮害怕自己死後,魏延會投降曹魏,或者“架空”劉禅。
話說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時,火燒上方谷,眼看司馬懿大軍就要被大火燒死。誰曾想到,天不滅司馬氏,一場大雨将火撲滅。諸葛亮聽聞後,感歎道: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求。”
不久,諸葛亮大病一場,眼看就要一命嗚呼。為了延續生命,諸葛亮在帳中施行禳星之法,已經熬過了第六天,眼看諸葛亮就要治療好了。忽然,魏延向諸葛亮禀告敵軍已至,踩滅了七星燈。姜維看到後,當即就要殺死魏延,卻被諸葛亮阻止了,他認為這是天命,不可違背。
雖說如此,諸葛亮卻沒有忘記魏延的“
賊性
”,他很清楚,魏延腦後有“
反骨
”,會背蜀降魏,或者幹脆“架空”劉禅,當起土皇帝。是以,諸葛亮臨死前召來馬岱,告訴他如何除掉魏延,并将軍隊給了魏延的死對手楊怡,讓他依錦囊行事。
總結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他想除掉魏延不是一天兩天了,隻不過他在世時,非常需要魏延這樣一個幫手,為他掃清北伐曹魏的障礙,才遲遲沒有下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