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功能塊的CSS代碼都很少,力求簡單易懂,低門檻,代碼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輕易修改,改到符合自己場景為止。

之是以重複造輪子,有以下幾點原因:
1)現今開發很多時候講究效率,給你很短的時間,完成很多的内容。
如果不備點存貨,那隻能加班加點的趕進度。
2)由于是加班加點趕出來的項目,百分百會有各種問題,相容性啊、功能性啊、與設計圖偏差。
如果碰到挑細節的測試或上司,搞不好就要讓你1像素1像素的調界面了。
3)如果有套經曆過沉澱的UI庫,那麼能夠通過樣式元件,快速搭建頁面,并且相容性等各方面都有保證。
開發的時候隻要關注各個頁面中的細節即可,從容的寫代碼。
4)網上的很多開源庫都比較大,當需要在實際項目中使用的時候,可能就需要修改部分代碼。
正因為比較大,改動的時候就比較費勁。
5)很多開源庫都做些精細的雕琢,但自己公司的UI設計可能并不喜歡這種風格。
這樣他們設計出來的頁面會與那些庫不一緻,就會出現第4種的情況。
6)寫一套自己的UI庫,可以提升自己的想象空間,激發創造力。
CSS3提供了很多新特性,但平時可能都沒用到,不是不想用,而是想不到該如何用,例如僞元素、彈性布局等。
7)開發的過程也是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将平時看到的,用到的,組合到一起,做了以後才會看到問題,再解決實際問題。
古人說的絕知此事要躬行還是很有道理的。
8)整套UI庫,其實更可以把其看成是套骨架,一套你可以随意修改的骨架,要血肉豐滿可以自己動手,這樣更有成就感。
這裡隻是分享一下思路,抛鑽引玉。
現在前端開發與以前不同了,以前隻要個帶顔色的文本編輯器,一個浏覽器即可。
現在前端項目也越來越大,也需要管理配置。
1)工程搭建
2)CSS開發
還裝了浏覽器屬性相容插件,rem自動計算插件等。
3)頁面自适應
4)文檔庫編輯
說明的文檔庫是很有必要的,讓人更有感性的認識。
所有的檔案就如上圖所示,下面就介紹下CSS的開發過程,demo展示頁面與文檔編輯就直接略過了。
1)rem
rem(font size of the root element)是指相對于根元素的字型大小的機關。
庫中大部分都用了這個機關,這樣能做更好的适配。但字型、邊框等使用了px機關。
2)網格(grid.scss)
但移動端的話,這麼寫還不夠,移動端的浏覽器比PC端的先進,是以可以用更新的CSS3屬性來實作。
CSS3中有個彈性布局(Flexible),這是個好東西,可以自動計算寬度的,非常适合手機螢幕。
由于手機螢幕尺寸很多,很多情況下不能寫死,即使用百分比,某種角度來說,還是寫死的。
彈性布局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對齊,我以前碰到過兩個字型大小不一樣,但是要在同一行底部對齊,當時做起來很費勁。
而使用彈性布局隻要一個屬性即可,我在這個CSS子產品中,封裝了多種對齊樣式。
用網格可以輕易實作元素位置的擺放,而不像以前要用float、position來做布局,清單、布局、表單的實作就需要與網格的協作。
3)預編譯
預編譯有很多優點:
1. 減少代碼,預編譯中有條件判斷和循環,這樣能組織更多的邏輯,還能複用。
2. 變量的定義,能夠使得值更有語義。
3. 嵌套文法,可以讓CSS更有層次,一眼就能看出父級是誰,不像以前還得寫一長串。
4. 混合(mixin)與函數(function)可以将通用的邏輯或代碼提煉出來,能更好的複用。
5. CSS也可以做子產品化,通過“@import”引用不同的功能塊,适應不同的場景。
會用了以後能夠做很多事情,友善開發,提升效率。希望這個庫對大家平時的開發會有幫助。
本文轉自 咖啡機(K.F.J) 部落格園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www.cnblogs.com/strick/p/5536321.html,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