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是上妝,接着備稿,一頓忙碌後才開機直播。
下了節目後,她又馬不停蹄地進行新一輪補妝、備稿,為晚上七點的《新聞聯播》做準備。
為了節目效果,飯都顧不得吃上一口,她也要親自熨燙衣服,保證自己整齊、端莊地呈現在觀衆面前。
《新聞聯播》結束,稍作休息,她又要再次投入到《主播說聯播》的環節中。
等所有節目錄完,已經将近晚上九點。
這時候,她才能停下來吃上一口涼透的晚飯。
02
生活中時常有這樣的人:
看到别人光鮮亮麗就說是命好,自己生活不如意便抱怨是命差,遇事但凡不順心就歸結于出身。
事實上,出身并不能束縛人的一生。
無數這樣的例子,都告訴人們一個事實:
所謂出身和宿命,不過是偷懶的借口。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在于出身,而在于你的态度。
就像有句話說:
///“無論你的出身、起點如何,隻要努力就能跳出絕美的舞步。”
誰也無法選擇生來抓到的牌,但可以通過努力盡可能把這副牌打好。
當你認準一條路,不回頭地走下去,你的生活就能蒸蒸日上。
03
上世紀80年代,有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每天癡迷于研究古漢語。
由于家庭條件非常普通,父母并不支援他這個“亂七八糟”的興趣。
即便如此,他依舊熱愛。
上學時,因為鑽研古文,他的國文成績在學校出類拔萃,國文老師偶爾遇到生僻字都會找他請教。
不過他偏科嚴重,大學對他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夢。
聯考落榜,他雖然進了膠管廠當勞工,卻沒有放下對古文的追求。
以至于三年後,他下崗擺地攤還捧着書看。
一天出攤八九個小時,他有五個小時都在看書。
沒錢買書,他就去圖書館整本整本地把書抄下來。
一年多的時間,他東西沒賣多少,古書看了兩三百本。
别人都笑話他“不務正業”,他卻樂在其中。
記得蔡偉走進複旦的那一刻說過:
///“我從未動搖過自己的信念,也沒有想到,努力真的改變了現實。”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
不要再給自己找出身、天分的借口了,沒有付出過一萬小時的努力,你怎麼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
逆襲,就是從點滴做起,俯身做事,反複錘煉。
你隻有付出N倍于别人的努力,才能收獲别人享受不到的美好。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一點點時間。
你要相信時間和重複的力量,一定還你期許的生活。
04
作家盧思浩說過:
///“你要卯足勁變好,你要變成想象中的樣子,這件事一步都不能讓。”
偉大都是熬出來的,成就都是拼出來的。
分享兩個自我提升的方法。
找準目标,立即執行
認準目标,持續錘煉
不要總抱怨生活不見好轉,适時地看看自己是否付出過時間和精力。
隻要你願意經過一萬小時的洗禮,便必将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亮。
非常喜歡電影《風雨哈佛路》中的一句台詞:
為什麼不能是我這種人,
他們有什麼特别之處,
是因為他們的出生?
我盡力拼搏,
不讓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
我現在離那層膜很近,
觸手可及。
人生隻此一次,你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要把自己的生活變好。
你可以普通,但不能平庸。
你可以走得很慢,但不要回頭。
請相信你永遠可以逆襲,前提是要把每件事做好一點,做久一點。
你的人生,就會在不遠處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