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張圖告訴你,中國為何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超過美國

長期以來,美國在科技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人工智能(AI)變得越來越普遍,美國本土工程師将很快不得不與另一個全球巨頭——中國——競争。

12月6日,總部位于紐約的研究咨詢公司歐亞集團和中國的創新工場聯合釋出了一份報告,概述了過去幾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歐亞集團的Paul Triolo和創新工場的李開複寫道,雖然中國在工程人才方面落後于美國,打造高效的“自動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實體機器的硬體方面也處于弱勢。但實際上,“美中兩大壟斷局面已經不可避免。它已經到來了。”

報告稱,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将很快與美國匹敵,甚至可能超越美國。例如,中國對美國的一個主要優勢就是能夠獲得大量的資料。這與中國龐大的人口是有聯系的——中國擁有8億網際網路使用者,其中大多數人都能使用移動裝置。根據中國研究公司QuestMobile的資料,中國的活躍網際網路裝置數量是美國的三倍左右。

該報告的作者寫道:“可用資料集的規模是人工智能領域最重要的競争優勢來源。這需要聰明的人來調整算法,但當涉及到應用時,關鍵在于資料:誰先擁有它,誰擁有更多。”

兩張圖告訴你,中國為何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超過美國

兩種趨勢突顯出,中國的科技公司能夠比美國更容易地收集資料。例如,研究表明,中國人使用手機進行支付的頻率遠高于美國人。例如,由于阿裡巴巴的支付寶應用和騰訊在聊天應用微信上的支付服務的普及,2017年中國消費者将在移動支付上支出約8萬億美元,約為美國人的50倍。此外,由于現金充裕的科技巨頭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食品外賣應用數量激增,中國消費者在手機上的訂單量是美國人的10倍。

兩張圖告訴你,中國為何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超過美國

與此同時,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制造商正以更快的速度部署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自己收集資料,通過一個良性循環,可以用來進一步完善工廠自動化。

但資料隻是故事的一部分。今年7月,在谷歌的AlphaGo在一系列圍棋比賽中擊敗中國冠軍柯潔之後不久,中國宣布了“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計劃”。要求民營企業和大學接受人工智能,将2030年定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作者認為,中國在成功實施這些自上而下的指令方面的良好記錄意味着,這一目标應該得到認真對待。北京在2010年宣布,中國将成為世界上采用高鐵(HSR)的領先者。如今,它擁有全球60%的高鐵市場。2014年,中國宣布了“大衆創業和創新計劃”。他們寫道:“如今,中國有8000家企業孵化器,而2014年隻有1400家。我們可以預期,中國的人工智能政策也會有類似的發展軌迹。”

文章編譯自Quar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