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田放下傲嬌臉,找中國企業做靠山?隻為加快自動駕駛研發程序

自動駕駛

昨日( 12月7日), 日本汽車公司本田與中國人工智能公司商湯科技聯合宣布:兩家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定,共同深耕自動駕駛技術,加速智慧汽車的研發程序。雙方将基于本田的車輛控制技術系統,融合商湯科技領先的視覺算法和開發平台,共同發力适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

本田放下傲嬌臉,找中國企業做靠山?隻為加快自動駕駛研發程式

作為“在未來的日子裡,請不要問價,直接問有沒有車”這樣霸道段子開創者,賣到連庫存都沒有的本田,為何要與中國科技企業合作?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加快自動駕駛的技術的開發,強占先機。

本田放下傲嬌臉,找中國企業做靠山?隻為加快自動駕駛研發程式

自動駕駛已經被提及很多年,要說開啟大規模路試的成為其焦點的當屬科技公司谷歌。2009年谷歌無人駕駛項目正式在山景城啟動,截止目前已經測試了48萬公裡,完成了一系列路況測試和資料收集。一直重新整理着人們對于自動駕駛的認知和期待,而各大車企從中也看到了前景,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塊蛋糕。

本田放下傲嬌臉,找中國企業做靠山?隻為加快自動駕駛研發程式

如果說是谷歌把自動駕駛這個話題引入了大衆的視野,那麼引燃自動駕駛熱點的當屬電動車領域佼佼者——特斯拉。在2015年10月特斯拉首次推送了自動駕駛程式,使其消費者第一次能夠真正接觸和使用這一功能,成為當時最熾手可熱的話題。也讓部分還在觀望的車企看到了未來新的增長希望。

本田放下傲嬌臉,找中國企業做靠山?隻為加快自動駕駛研發程式

自動駕駛在國内已經取得跨越發展,長安、吉利、比亞迪等一衆車企都以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其中最為矚目的就是長安了,在2016年北京車展前夕,兩輛自動駕駛汽車從重慶出發經過2000多公裡順利抵達北京,成為了當界車展耀眼的明星,也讓國人知道了自主品牌在前沿技術的突破和決心。

本田放下傲嬌臉,找中國企業做靠山?隻為加快自動駕駛研發程式

作為已經坐穩日系銷量冠軍的本田,雖然這幾年在中國市場表現不錯,但并不能代表未來有足夠的增長空間。新技術新車型都才是增長關鍵。衆所周知日系車企的保守是出了名,前瞻技術的開發進展緩慢,尤其是自動駕駛領域。在自主品牌不斷崛起的大環境下,本田想要在未來保持足夠的競争力,就必須跟進自動駕駛,而中國企業在這個領域又有着雄厚的技術儲備,是以本田找到了中國企業做靠山也在情理之中。

本田放下傲嬌臉,找中國企業做靠山?隻為加快自動駕駛研發程式

《車壹圈》觀點:本田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側面也反映了自動駕駛技術已成為未來汽車發展大勢所趨。随着各家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大步邁進,也許不遠的将來,自動駕駛技術不僅僅用在私家車上,還能夠廣泛應用在計程車、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領域,這無疑是令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