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計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超千億美元

回望2017年,中國從“網際網路+”走向了“人工智能+”時代;也正是這一年,人工智能成為國家戰略。人工智能被認為是中國産業網際網路實作換道超車的曆史性機遇,更是促進中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日前,科技部等15部委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開始在體制層面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發展。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語音識别成為人工智能領域追逐的焦點。在日前舉行的2017搜狗IN全景・臻選禮上,搜狗CEO王小川表示,搜尋和輸入法是最具人工智能基因的語言識别工具,人工智能搜尋和輸入法能幫助使用者更好地擷取和表達資訊。“但無論是表達還是擷取資訊,都繞不開對語言的了解。”

王小川認為,語言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自然互動語言,即能夠用人類的表達轉化成語言,靠耳朵聽或眼睛看。中國在自然互動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以語音識别為例,王小川透露,目前僅搜狗輸入法每天會産生3億次的語音識别調用次數。此外,唇語識别技術、基于語音合成的機器同傳技術、情感遷移以及機器翻譯技術等人工智能語言技術均有所突破。語言的另一層含義,王小川認為是知識計算,即靠語言去承載人類的知識和思考,并産生對機器閱讀的了解和推理能力。

過去,通過關鍵詞鍵入搜尋引擎檢索内容,搜尋引擎會傳回10條連結供你挑選,但這種搜尋方式是人适應機器的結果。未來,搜尋引擎會用更自然的方式,比如問句的形式提供搜尋服務,并提供最準确的答案。王小川表示,輸入法已成為人工智能語音識别發展的重點,“将來不隻是打字和語音工具,而是讓輸入法變成你的秘書,幫助你做更好的表達。”

人工智能時代,有巨大可以突破的空間。AlphaGo的出現已經讓人類重新了解人和機器之間的關系。未來,人和機器之間可以産生自然的互動能力,不單是人去适應機器,機器也在适應人,并幫助人類解決更多問題、挑戰和機會。人工智能除了友善人類生活,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可估量。以掃地機器人為例,中國目前即以年均80%以上的速度增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預測,到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超過2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