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配置區域網路中的通信協定

                         如何配置區域網路中的通信協定

    不同的網絡協定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每一種協定都有它所主要依賴的作業系統和工作環境。在一個網絡上運作得很好的通信協定,在另一個看起來很相似的網絡上可能完全不适合。是以,組建網絡時通信協定的選擇尤為重要。

    無論是幾台機器組成的Windows 95/98對等網,還是規模較大的Windows NT、Novell或Unix/Xenix區域網路,在組建網絡的時候都遇到,如何選擇和配置網絡通信協定的問題。如果我們在組建網絡時,對網絡的協定及其功能特點不是很清楚,是以在組網中經常選用了不符合自身網絡特點的通信協定。其結果就造成了網絡無法接通,或者是速度太慢,工作不穩定等現象而影響了網絡的可靠性。 下面我就分析一下各個協定的特點和性能.

  一、通信協定 

  組建網絡時,必須選擇一種網絡通信協定,使得使用者之間能夠互相進行“交流”。協定(Protocol)是網絡裝置用來通信的一套規則,這套規則可以了解為一種彼此都能聽得懂的公用語言。關于網絡中的協定可以概括為兩類:“内部協定”和“外部協定”下面分别予以介紹。 

  1.内部協定 

  1978年,國際标準化組織(ISO)為網絡通信制定了一個标準模式,稱為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Reference Model,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體系結構。該結構共分七層,從低到高分别是實體層、資料鍊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其中,任何一個網絡裝置的上下層之間都有其特定的協定形式,同時兩個裝置(如工作站與伺服器)的同層之間也有其使用的協定約定。在這裡,我們将這種上下層之間和同層之間的協定全部定義為“内部協定”。内部協定在組網中一般很少涉及到,它主要提供給網絡開發人員使用。如果你隻是為了組建一個網絡,可不去理會内部協定。 

  2.外部協定 

  外部協定即我們組網時所必須選擇的協定。由于它直接負責計算機之間的互相通信,是以通常稱為網絡通信協定。自從網絡問世以來,有許多公司投入到了通信協定的開發中,如IBM、Banyan、Novell、Microsoft等。每家公司開發的協定,最初一般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網絡通信,但随着網絡應用的普及,不同網絡之間進行互聯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是以通信協定就成為解決網絡之間互聯的關鍵技術。就像使用不同母語的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通用語言才能交談一樣,網絡之間的通信也需要一種通用語言,這種通用語言就是通信協定。目前,區域網路中常用的通信協定(外部協定)主要有NetBEUI、IPX/SPX及其相容協定和TCP/IP三類。 

  3.選擇網絡通信協定的原則 

  我們在選擇通信協定時一般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第一、所選協定要與網絡結構和功能相一緻。如你的網絡存在多個網段或要通過路由器相連時,就不能使用不具備路由和跨網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協定,而必須選擇IPX/SPX或TCP/IP等協定。另外,如果你的網絡規模較小,同時隻是為了簡單的檔案和裝置的共享,這時你最關心的就是網絡速度,是以在選擇協定時應選擇占用記憶體小和帶寬使用率高的協定,如NetBEUI。當你的網絡規模較大,且網絡結構複雜時,應選擇可管理性和可擴充性較好的協定,如TCP/IP。 

  第二、除特殊情況外,一個網絡盡量隻選擇一種通信協定。現實中許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選擇多個協定,或選擇系統所提供的所有協定,其實這樣做是很不可取的。因為每個協定都要占用計算機的記憶體,選擇的協定越多,占用計算機的記憶體資源就越多。一方面影響了計算機的運作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網絡的管理。事實上一個網絡中一般一種通信協定就可以滿足需要。 

  第三、注意協定的版本。每個協定都有它的發展和完善過程,因而出現了不同的版本,每個版本的協定都有它最為合适的網絡環境。從整體來看,高版本協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比低版本好。是以在選擇時,在滿足網絡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選擇高版本的通信協定。 

  第四、協定的一緻性。如果要讓兩台實作互聯的計算機間進行對話,它們兩者使用的通信協定必須相同。否則中間還需要一個“翻譯”進行不同協定的轉換,這樣不僅影響通信速度,同時也不利于網絡的安全和穩定運作。

      本文轉自xubenxi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windows/13456,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