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雲+未來”峰會在深圳召開。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人工智能一日千裡的時代,雲計算為社會和經濟帶來的量變與質變究竟是什麼?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會上表示,雲已經成為産業革新的源動力、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台、人工智能的強載體。

圖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
繼去年提出“雲是網際網路+的第一要素”、“未來是傳統企業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資料”,馬化騰今年着重提出,“雲是數字經濟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過去“插上電”帶來了電氣化的革命,現在“接入雲”将帶來數字化的更新。在5月底的貴陽數博會上,馬化騰就強調了雲在數字經濟中的作用,并且指出“用雲量”将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名額,能夠衡量一個行業的數字經濟發展程度。
馬化騰引用報告指出,企業向雲端遷移的速度在加快,未來很可能超過傳統資料中心。但是,雲還處于初始階段,電力時代最終出現了計算機,而人工智能有望成為雲時代像計算機一樣的關鍵産物。“雲+人工智能”也許将相當于“電+計算機”的概念,企業 “接入雲”能夠獲得AI這種資訊能源。
在本次大會上,騰訊雲釋出了2017年戰略級新品——智能雲,開放騰訊在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識别、自然語言處理的三大核心能力。這是騰訊雲首度公布其AI戰略路線,智能雲将在傳統雲計算的結構上,建立起新的服務層“AI即服務”。
此外,馬化騰還分享道,不管是新興行業還是傳統産業都蘊藏着巨大的商業機會,同時也有巨大的挑戰。騰訊将會繼續提升、豐富,以及開放雲的能力和資源,支援各行各業創新、優化、更新,共建雲上生态。馬化騰強調:“在新的雲時代,整個社會經濟作業系統和運作模式都在發生數字化的疊代。”
尊敬的袁副省長,陳副市長,張教授,Michael Jordan教授,各位嘉賓、合作夥伴和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大家來參加騰訊第三屆“雲+未來”峰會,剛才袁寶成副省長給我們展示了他的獨特風格——就是在一次演講中展現兩種畫風的演講,既能騰雲駕霧,又能撥雲見日。讓我們感覺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關懷。
剛才他在演講中也提到,端午節時他問我人工智能到底有沒有那麼可怕?我想在雲還沒有發展得非常成熟的時候,人工智能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甚至未來包括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等技術發展成熟之後,才會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有更大的促進。是以我覺得人工智能還是可知可管可控的。
過去幾年雲的市場發生了很多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這個市場,整個雲的市場成長越來越快,我們自己對雲這個産業的認識也越來越深。我們觀察到企業向雲端遷移的速度在加快。最近網際網路女皇Marry Meeker的研究報告提到,全球傳統資料中心的份額在下跌,更多的份額轉向雲形态的資料中心。去年這個份額接近五五開,我們相信今年或明年,雲的比例會超越傳統的資料中心。
去年的峰會我提到,雲是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第一要素。今天我也想說,雲是數字經濟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在上個月,貴州召開的數博會上,我們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用雲量”。大家知道我們過去通常用“用電量”來評估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當地的經濟發展水準。我們相信未來“用雲量”将是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反映數字經濟發展的名額。我們用電能來對比雲。電帶來了上一輪的産業革命,我們認為新一代資訊能源将會帶來新一輪的産業革命。
下面我想對未來雲時代的三個趨勢跟大家分享,我們團隊對這三個趨勢應該用什麼樣的表述,做了大量的工作、仔細的斟酌,我提出來跟大家分享,抛磚引玉。
第一個趨勢是,雲是産業革新的源動力。這個聽起來好像很大,很多人不相信,我可以打個比方:過去在電力時代,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在企業,大家有一個概念就是“插上電”。插上電之後就帶來了電氣化的革命;現在我們談“接入雲”,我覺得接入雲之後,會帶來數字化的更新,是以從這兩個概念可以比較,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們再比較一下,有了電之後才會有什麼?湧現了大量的發明,電燈、電報、電車……各種各樣的電器,也包括生産工具,全部跟電有關,後來又誕生了計算機。那麼雲出現了之後會跟着發明什麼?我們看到的是一些網際網路形态,比如說QQ、微信、網絡購物、搜尋引擎。我們也看到雲已經跟很多産業、行業結合了。比如說跟餐飲結合,我們看到有美團、點評、58;又比如雲跟汽車的結合,有滴滴;跟自行車結合,有摩拜等等。但是我們感覺,這還隻是雲的初始階段,就好像在電力時代還沒有出現計算機一樣。在雲+未來的時代,出現像計算機的時候應該是什麼呢?我推測也許就是人工智能。雲+人工智能也許就相當于是電+計算機。
我們也可以舉很多行業的案例。現在在各行業裡面有很多用雲的趨勢,比如我們在座的合作夥伴中外運、順豐等等,他們是傳統的物流行業,現在也開始向數字化轉型。他們通過接入雲,帶來了流程再造。最近通過我們的雲提供的OCR(圖像識别)技術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大家知道貨運單上有很多手寫的位址資訊,現在用攝像頭掃描之後,背景用人工智能圖象分析之後轉成文字,不管你寫得多潦草,我們都可以比人眼識别更準确,并且把這些資料變成結構化資訊之後進入雲端,然後進行實時的管理。
還有一個案例是電子發票,我在兩年前拜訪國稅總局王局長,我當時跟他說我很想做電子發票。這個想法來自于微信紅包:我們覺得紅包的實體都可以瞬間電子化,在微信裡面迅速的流轉,為什麼我們用了幾十年的發票不能更加智能化呢?從計算機、資訊的角度來說,這個并不是很難,是以我們一直在推動。最近我們希望推動聯通、金蝶、用友等合作夥伴,以及酒店前端的終端機等場景,來推動電子發票的發展。以後相信大家報帳就會非常友善,拿出微信一掃,把你的發票擡頭資訊直接傳過去,立刻就可以拿到一個雲端存儲的、不可僞造的、在國稅總局資料庫裡有的一份電子發票。機關裡的财務系統自動報帳,錢立刻打回你的帳上,你不用每次出差拿着一堆發票去貼。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使用雲的案例。
第二個趨勢是,雲是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台。大家知道政府的公共部門現在非常積極地擁抱新技術,包括交通、安全、社群等等,都越來越依靠雲這種新型的基礎設施。基于雲的數字化更新,能夠實作高效、精細的新型社會管理。其實在安全、交通管理等方面,我們面臨着很大的機遇,但是也有很大的挑戰,比如說電信詐騙、網絡犯罪、很多黑産等,他們對技術也很敏感,如果我們不了解雲,不用雲這個武器來對抗這些黑産,是根本抵擋不了這些犯罪分子的。是以我們說,隻要把握了網際網路資訊、雲技術和規律,未來這個高度互聯的世界其實是可知、可管、可控的。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地擁抱這個新技術。
在這方面我們有幾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智慧建築,我們這次在貴州數博會上輸出新的騰訊辦公大樓的智慧建築方案,比如把很多攝像頭、傳感器通過雲端的連接配接,能夠建成大資料平台,實作安防、照明,甚至像海綿城市等等的功能。第二個案例是雲+電子證件,剛才我提到了發票,其實我們現在還可以做到把你的身份證,其它的證件,包括駕照等等,都不需要帶實體,直接輸入到微信裡面,背景雲端國家的資料庫可以保證它的真實性,這是非常便捷的。第三個案例是我們跟廣東交通廳合作的提供LBS地理位置資訊的大資料,我們通過指導交通部門進行春運疏堵,合理的調撥資源應對春運人流。第四個案例是雲+稅務,我們在成都國稅通過微信小程式,為辦稅人員進行雲端的線上實名認證,緩解了辦稅的時候排長隊的情況。第五個案例是雲+安全,最近WannaCry病毒非常肆虐,突然間爆發,我們通過騰訊雲快速地釋出更新檔,以及我們在DDos攻擊方面實作了高效率低成本的防禦。
第三個趨勢是,雲是人工智能的強載體。這也是我們今天談到的主題,我在很多場合提到,傳統企業的未來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資料,聽起來有點拗口,聽起來就像是能用最短一句話把最熱的詞裝在一塊,但是實際上它非常有道理。雲、大資料、人工智能是不可分割的。雲可以提供海量的資料和強大的計算能力的,也是我們目前進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最強載體,大家看到外界報道騰訊的圍棋人工智能,名叫“絕藝”,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最近在日本的全球大賽中獲得了冠軍,證明騰訊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一定的實力。“絕藝”的背景部分全靠騰訊雲的支援,如果沒有龐大的雲計算能力,是不可能實作這種人工智能計算的。
我們還有一些案例。我們團隊最近告訴我,在癌症診斷方面,騰訊優圖團隊和廣東的醫院合作,用計算機讀取患者的CT圖像,輔助醫生做早期篩查。我們用大量片子做标注,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來形成認知,最後再來試驗它的輸出結果。目前我們初步的一個成績就是查出肺癌的準确率達到63%,排除肺癌的準确率達到78%,超過了普通醫生的平均水準。當然我覺得這個成績還可以再提高。團隊告訴我,如果再給他們三個月的時間,這個水準還可以再提升。未來人工智能如果和醫療進行結合,再有更多的醫療資料,可以極大地提升人工智能在醫療的應用。
還有一個案例是人臉識别,我們在微衆銀行等金融機構,我們用雲降低了銀行使用人工智能的門檻,我們可以通過雲端進行人臉的識别。包括在聯通的營業廳,有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産品,是騰訊大王卡,19塊、29塊可以包月使用騰訊的所有服務的流量,非常受歡迎,但是它需要利用人臉識别來遠端開戶,這裡面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很多黑客試圖用照片來模拟,欺騙我們的人臉識别系統,我們不斷地更新,有效地阻擋了幾乎所有的造假。是以可以說我們在人臉識别的商用實戰中是最有經驗的。
還有一個案例是打擊數字營銷中的“羊毛黨”。大家知道黑色産業鍊中有一批人,像黃牛黨一樣,我們把它叫做羊毛黨,他掌控大量的不同IP位址的機器,可以瞬間把一個商家在網上做營銷的禮品、補貼,模拟成千千萬萬的真實使用者一下子把它取走,就像薅羊毛一樣,我們叫羊毛黨。我們的雲提供了這個非常獨特的抵禦能力,如果企業要做數字營銷,你們這方面沒有經驗,一定要用我們的服務。我們現在為東鵬特飲每天提供超過200萬次的判斷,阻擋大量的黑手機刷它的飲料瓶的二維碼兌獎,一年可以節省至少3000萬元。
有很多的案例今天沒有時間展開。總之我們覺得在新的雲時代,整個社會經濟作業系統和運作模式都在發生數字化的疊代。我們已經進入了這個新的雲時代,不管是新興行業還是傳統産業都蘊藏着巨大的商業機會,但同時也有巨大的挑戰。騰訊将會繼續提升、豐富,以及開放我們雲的能力和資源,我們将支援各行各業創新、優化、更新,我們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建雲上生态。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