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幀中繼子接口的路由器需要配置以下内容:
① 在接口上配置幀中繼封裝。
幀中繼封裝有 Cisco 和 ietf 兩種類型。一般我們把封裝類型定義在實體接口上,這樣,它上面所有的子接口都使用相同的封裝類型。你也可以讓不同子接口使用不同的封裝類型,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
② 在接口上配置LMI類型。
LMI提供了幀中繼連接配接狀态檢測等輔助服務功能,LMI有 Q933a、Cisco 和 ANSI 三種類型,你必須保證和ISP一側使用相同的LMI。目前國内的ISP多使用 ANSI 類型。有些路由器可自動檢測ISP的LMI類型,并自動調整為相同類型,這種路由器不需要手工配置LMI類型。
③ 建立點到點子接口。
在一個實體接口上建立的子接口數量原則上不受限制,但由于它們要共享實體接口的帶寬,是以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
④ 在子接口上配置IP位址。
每個子接口都可以象實體接口一樣配置IP位址,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了子接口後,在實體接口上不能有IP位址。
⑤ 在子接口上配置DLCI位址。
DLCI位址是幀中繼使用的第二層位址,用于辨別一條虛電路,在使用子接口的環境中,由于在實體接口上連接配接了多條虛電路,需要用DLCI位址來區分各子接口所連接配接的虛電路。虛電路的DLCI位址由ISP提供,我們需要把它配置在相應的子接口上。
⑥ 在子接口上配置靜态映射或動态映射。
位址映射是建立遠端裝置的IP位址和本地DLCI位址的對應關系。預設使用動态映射,這時,映射關系由反向ARP協定自動建立,一般不需要配置。如果使用靜态映射,則映射關系是手動建立的,它主要用于那些不支援動态映射的裝置。
本文轉自 gswljy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guoshiwei/72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