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BM預言5年内量子計算将成主流,沙粒大小超微計算機無處不在

如果說預測幾十年後的科技發展對世界帶來的改變太過遙遠,那麼未來5年内可以預見的技術可就是近在眼前了。昨天,在頂級科技盛會Think 2018上,IBM釋出了對未來5年内的五大科技預測,其中包括格加密、密碼錨定、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

這些能量滿滿的黑科技在未來5年有望被應用到不同的行業領域,不僅為改變世界作出貢獻,也将讓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這五大科技預測到底都有什麼。

密碼錨定和區塊鍊聯手,讓冒牌貨無處遁形

在未來 5 年内,密碼錨定 (cryptographic anchors) 和區塊鍊技術将保證産品從生産源頭一直到客戶購買的整個過程都真實可信。

每年,欺詐給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在某些國家,一些特定的救命藥中有近70%是假藥。

一條供應鍊往往由分散于多個國家的數十個供貨商組成,鍊條如此複雜,很難提防不法分子在其中搞鬼。從紙币到消費電子産品,市場上任何産品都可能出現造假。

密碼錨定是IBM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的一種可以防篡改的數字指紋,可以被嵌入到産品或零部件中,并與區塊鍊相連結。數字指紋有不同的種類,當與區塊鍊技術結合時,它可以成為驗證産品真僞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

你會把它誤認為是一粒沙子(1毫米x 1毫米),它将無所不在,幫助人們驗證産品,追蹤藥物和假冒僞劣産品等。它具有完整的電腦功能,擁有幾十萬個半導體,一點RAM,一個太陽能電池和一個通信子產品等。

全新格加密技術,瓦解黑客攻擊

網絡攻擊的規模和複雜性逐年遞增,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5年之内,新的攻擊手段将讓目前的安全措施無所适從。例如,多年以後,擁有數百萬個量子位且支援容錯的通用型量子計算機将可以快速篩查各種可能性,解密最強大的通用加密算法,目前這種基礎的安全方法将被淘汰。

IBM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新的名為格加密的安全技術,該技術可以把資料隐藏在一種名為格 (lattice) 的複雜代數結構中。

作為一種全能的代數密碼學,格加密不僅能打敗未來的量子計算機,也是另一種被稱為全同态加密 (FHE) 的加密技術的基礎。

人工智能機器人顯微鏡将讓海洋重制蔚藍

IBM預言5年内量子計算将成主流,沙粒大小超微計算機無處不在

Tom Zimmerman和顯微鏡

未來五年内,小型自主AI顯微鏡将在雲中聯網并部署到世界各地,持續監測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水資源狀況。

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過一半的人生活在缺水地區,但是現在科學家很難對海洋、湖泊和河流狀況相關的最基本資料進行實時收集和分析。

通過部署一些特殊的傳感器可以檢測到水中特定的化學物質和狀況,但卻無法檢測預料之外的物質,如入侵物種或者新流入的化學物質。

IBM 研究人員正在研發小型的自主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放在水體中可以就地監視浮遊生物、識别不同的物種,并跟蹤其在三維空間中的移動。借助這些發現成果,人類可以更好地了解浮遊生物的行為,比如它們對溫度、石油洩漏以及溢流等各種因素導緻的環境變化有何反應。我們甚至可以用浮遊生物來預測人類水供應所面臨的威脅,比如赤潮。

新手段将消除AI偏見,使用者能“看見”每個系統的偏見水準

IBM預言5年内量子計算将成主流,沙粒大小超微計算機無處不在

5年之内,有偏見的AI系統和算法将不斷增多,就像早前的計算機病毒增多一樣。但我們将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提出新的解決方案來控制AI中的偏見,并提倡沒有偏見的AI系統。

AI系統是否會有偏見,其實取決于我們往裡面放什麼樣的資料。為此,IBM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來減少訓練資料集中可能存在的偏見,這樣利用該資料集進行學習的AI 算法就能盡量保持公平。

IBM科學家還設計了一種方法來測試 AI 系統,即使沒有訓練資料也可以使用。這項研究提議設立一個獨立的偏見評分系統來确定AI系統的公平性。AI的最終使用者能根據每個系統的偏見水準來确定它的可信度。

5 年内量子計算将成為主流,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将在量子計算時代獲得領先優勢

IBM預言5年内量子計算将成主流,沙粒大小超微計算機無處不在

IBM量子計算原型機

5年之内,量子計算的影響範圍将超出研究實驗室。這種新的計算方法不再局限于科學界,而是被新的專業人員和開發人員廣泛使用,以解決曾被視為無解的問題。

IBM 研究人員最近在量子化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使用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拟了氫化铍 (BeH2) 中的原子鍵合;這是通過量子計算機模拟出來的最複雜的分子。未來,量子計算機将繼續解決更為複雜的問題,最終趕上并超越我們在隻使用傳統計算機時實作的成就。

5年之内,業界将發掘出量子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一同使用)的用武之地,用它來幫助我們解決特定的問題。最先嘗試的一批企業無疑将在量子計算時代獲得明顯的競争優勢。

3月29日,新智元将在北京舉辦2018年“産業·躍遷”AI技術峰會,力圖展現人工智能産業和技術新動态。IBM全球副總裁、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将作為特邀嘉賓出席,就量子計算與IBM人工智能商業化成功案例做精彩分享。

IBM預言5年内量子計算将成主流,沙粒大小超微計算機無處不在

沈曉衛博士 IBM全球副總裁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

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

沈曉衛博士現任IBM全球副總裁,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 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沈博士上司團隊長期緻力于面向未來的技術創新與商業拓展,涵蓋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及系統,雲計算平台與基礎架構,區塊鍊、物聯網技術與應用,以及人工智能在醫療、金融、教育、環境、能源等領域的行業創新與商業應用。就職于IBM中國研究院之前,沈博士在IBM T. J. Watson研究中心任研究員。沈博士大學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後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計算機系統,計算機軟硬體協同設計,雲計算,及與人工智能有關的技術創新。沈曉衛博士是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南開大學客座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3-21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新智元,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AI_era”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