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絕對是linux用的最多的監控系統指令之一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09/114643914.jpg"></a>
解釋下其中一些重要參數的意思
第一行 最右邊load 分别指的是1分鐘 5分鐘 15分鐘的平均負載
第二行 右邊的zombie指的是僵屍程序的意思。僵屍程序指的是子程序退出後父程序并沒有處理子程序的退出信号,導緻子程序變為僵屍程序。
第三行比較重要
給出目前CPU的工作情況,%us(user)指的是cpu用在使用者态程式上的時間比;%sy(sys)指的是cpu用在核心态程式上的時間比;%ni(nice)指的是用在nice優先級調整過的使用者态程式上的時間比;%id(idle)指的是cpu空閑時間比;%wa(iowait)指的是cpu等待系統io的時間比;%hi指的是cpu處理硬體中斷的時間比;%si指的是cpu處理軟中斷的時間比;%st(steal)用于有虛拟cpu的情況,用來訓示被虛拟機偷掉的cpu時間。通常%id(idle)值可以反映一個系統cpu的空閑程度。
第四行和第五行給出真實記憶體的使用情況,包括記憶體總量,使用量,空閑量,以及交換分區的總量,使用量和空閑量。此外關于buffers和cached的差別需要說明一下,buffers指的是塊裝置的讀寫緩沖區,cached指的是檔案系統本身的頁面緩存。它們都是linux作業系統底層的機制,目的就是為了加速對磁盤的通路。
第六行往後是程序清單,常見的這幾列的意義分别為:PID(程序号), USER(運作使用者),PR(優先級),NI(任務nice值),VIRT(虛拟記憶體用量),RES(實體記憶體用量),SHR(共享記憶體用量),S(程序狀态),%CPU(CPU占用比),%MEM(記憶體占用比),TIME+(累計CPU占用時間)。
除了這些資訊之外,top還提供了很多指令能幫我更好的解讀這些資訊,例如按”M”鍵可以按記憶體用量進行排序;按”P”可以按CPU使用量進行排序;按“1”顯示多核CPU的各CPU狀态,這樣一來對于分析系統瓶頸很有幫助;此外,按“f”可以進入互動頁面,選擇指定的列顯示,例如可以按“b”選擇顯示PPID,再按一次“b”即可取消顯示。”r”可以改變一個程序的nice值;”k”可以向一個程序發信号;”z”可以使用彩色顯示。
本文轉自 hb_fukua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2804976/66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