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評:與花兒一起走過四季

□ 楊向群

邱方把她近年畫花、品書、紀行的作品,輯成了一冊精裝美書——《花有信, 等風來》,令我想起不知誰的名言:“像羞澀腼腆的花神,把大地描繪得五彩缤紛。”

書評:與花兒一起走過四季

《花有信, 等風來》(廣東教育出版社2021年5月版)

作者對自己寫作畫畫的初心,曾有過這樣的表白:“替春天數數她的花朵吧,不要讓十裡花叢寂寞地開到荼蘼。”何止春天呢,她守望二十四個節氣,寫下來畫出來,并與在歲月裡同行的熟悉的陌生的人們分享。

如果說春天在她的文字和畫筆裡是新鮮蓬勃的,那麼夏天就是斑斓多彩的。“繁花辭樹的說法在嶺南是不太成立的,辭樹的隻是春花,夏花依舊燦爛。如鳳凰木、大葉紫薇、荷花,其繁其豔,從不輸春風桃李。”在暴雨過後的臘腸樹下,她會思緒翩跹:“花序還穩穩地吊在樹上,宛如一串串風鈴,在風中搖頭晃腦地歌唱;又像無數的蝴蝶在聚會,在陽光下閃着金色的光芒,又清新又俏皮。”“花與同時垂吊下來的一根根臘腸般的莢果,形成強烈的反差。我想到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美女與野獸’。或者‘織女與牛郎’,一個仙氣飄飄,一個愁苦木讷。”她不單畫了光影跳躍的花和葉,還做了一番名物考證。

秋天落葉的聲音,讓她想起了跟女兒一起遊瓦爾登湖的日子,想起了“新英格蘭尋秋記”:雨中的佛蒙特、遠離塵嚣的小木屋、耶魯半日、訪衛理斯學院、讓路給小鴨子、去貝肯街“見鬼”、世上最美的私人博物館……到底是跟女兒在一起,滿心是愛,滿目皆美,滿紙的浪漫溫馨,可觸可感。寫于中秋時節的《花在野》,記錄了老家山野的地桃花、飯包草、青葙、燈籠草,曆曆如數家珍;讀書筆記《當我探尋野花,發現它們都在,我就放心了》,平淡而深情。

邱方眼中的冬天也美麗溫暖,因為這個季節裡有她的生日。先看她寫的《美人樹之約》:“這一百多棵美麗異木棉,在我看來,其實不止兩種花色。目力所及,就有粉紫、粉紅、淺黃和白色,而白色,又帶着粉黃和粉紅。隻有在這裡,才能看到那麼多顔色的美麗異木棉交織在一起。那滿樹的白花,不是雪,勝似雪。小雪節氣甫至,北方飄雪花,我們南方開花雪。”除了美麗異木棉,校園裡紅花羊蹄甲的燦爛,也不遑多讓。有一年她的搭檔兼閨蜜尤丁丁順手摘下身邊的一朵花送給她當生日禮物,就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裡。再看她的《十朵玫瑰,照亮了慕尼黑的一個夜晚》:“同桌一位男士拿着一朵玫瑰花端坐着,就想,哈,他們要派代表拿桌上的塑膠花演出獻花的戲碼啦!我就很配合地煞有介事接過花,一看,驚叫起來:‘呀,是真的玫瑰啊!’話音未落,另一桌一位男士拿着一朵玫瑰花走了過來。當然,也是真的!還沒回過神來,第三位男士拿着一朵玫瑰站起來了。接着是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第十位,每位手裡都拿着一朵玫瑰,走過來獻花。”像電影分鏡頭一樣美。

書中的紀行同樣引人入勝,如夏日獅城的一段書緣、米蘭和日内瓦的小書店,蒙自的滇越鐵路、元陽的“高原大海”等等,在她的筆下各顯風姿,有故事,有格調。

在她的二十四番花信風裡,與節氣有關的民俗,有聲有色地貫穿其中。她寫艾糍粑與蘇木灰水粽,是我這樣的吃貨格外喜歡的。寫的人娓娓道來,看的人饞瘾難耐,“待糍粑稍涼,咬上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有着艾草濃郁的香氣”,誘人垂涎。她繼續寫道:“母親包的灰水粽,沒有綠豆豬肉或豆沙、蓮蓉等餡料,但裡面有一根小木棍,這根木棍叫蘇木。煮熟之後,由于草木灰的作用,棕肉變成黃色,晶瑩剔透;蘇木會滲出紅色液體,把粽子心染成紅色,煞是好看。”是不是活色生香?

邱方把平常四季過出了詩情畫意,我們也都可以的吧?讀讀她緩緩中蘊含韻律的文字,嘗試從她的手繪畫裡揣摩觀察花草的角度,或許會腦洞大開,驚覺自己也有一雙發現美的慧眼,能以有情有趣的方式回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