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家看來,對于下一步人工智能的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從“飄忽”狀态變得接地氣。
從2015年開始,“人工智能”又一次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并快速的形成了一股風潮。而在今年的兩會期間,“人工智能”更是首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這些情形無一不提醒着我們人工智能的産業的再次崛起。同時我們注意到,在衆多湧現出的人工智能企業中,有些前瞻者早在這股風潮成形之前就開始了自己的布局。
在2010年,郭家與自己的大學校友俞志晨聯合創立了現在的圖靈
機器人 公司。從最初的聊天機器人開放平台到現在的機器人作業系統turing os,身處 人工智能 第一梯隊的圖靈機器人一如既往地繼續開拓者自己的戰局。
創業 念頭起源一本書,現在專注于投資自己
“孫正義當時寫過一本書,講到他的人生軌迹是20歲選擇一個可以為之奮鬥十年以上的行業,24、5歲在這個行業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到了30歲則是拿着這個公司的第一桶金去做投資。我們當時挺欣賞他的,就按照他的這個軌迹來設計了自己的一個創業路線。”談及創業初衷,郭家這樣告訴我們。
如今已年過三十,依據規劃走的他也創業到了第三階段“投資”。不過,與孫正義不同,前者是在30歲的時候拿着自己的第一桶金去投資了自己喜歡的公司,而郭家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更像是投資自己。
其解釋道,他跟俞志晨幾個夥伴也商量過,發現最終喜歡的還是現在所做的東西,是以就希望自己能夠繼續把它做下去。
時間已經過去了7年,圖靈機器人的團隊也從當初的幾人擴充到了150多人。與我們常見的公司體制不同,圖靈機器人的團隊被幹脆利落的劃分為兩大部門:一個部門主要負責算法、産品的創新,另一個部門則包攬了銷售、産品和研發,負責産品的商業化落地。至于郭家,他是後一個大部門的管理者,承擔着市場品牌、産品研發、産品營運的職能。
從開放平台做到機器人作業系統,都離不開“語義分析”
郭家表示,人工智能是伴随大資料和雲計算起來的,是以網絡、雲服務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載體。而在算法能夠實作本地化的配合下,本地+雲端的綜合解決方案能夠帶來更高的效能。由此一來,在研發人工智能作業系統turing os的時候,圖靈機器人也較為傾向于雲端。
創業之初,圖靈機器人的産品主要是聊天機器人開放平台,并在2012年3月份釋出了蟲洞語音助手。然而,到了2015年11月,其出人意料的對外釋出了旗下的機器人作業系統turing os,這兩者之間的轉變相當大。
“機器人作業系統主要是我們聊天機器人開放平台的一個延伸。”郭家表示。其向我們闡述,當初在做聊天機器人開放平台的時候,他們以時間、人物、地點、話題這樣的次元去進行展開。他稱,真正的聊天機器人是可以把聊天内容細分為無數個細微的話題,以能夠适應話題之間的深入探讨、切換和跳躍。而就在語義分析分析做的越來越深入的時候,他們發現,如果想要把這事做好,就得将其承載于一個作業系統的大架構下。
同時,郭家還向我們舉了一個跟“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有關的例子。在一次采訪中,馬文·明斯基表示人工智能領域最終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就是“語義分析”。借助這個舉例,郭家也表示,人腦是讓人類擁有無限智慧的原因,是真正展現“智能”的一個表現。是以說,在開發人工智能作業系統的時候,語義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
不僅僅是語義分析,為了達到一種像人和人一樣的最自然的互動方式,圖靈機器人還提出了一個“多模态互動”的概念,就是一個将多種互動手段融合在一起的次元。而這一概念也在機器人作業系統turing os中得到了展現。除了自主研發的語義分析,通過與其他視覺技術公司達成合作,圖靈機器人也在系統中促進語義技術和視覺技術的結合,進而達到一種更為自然的互動。
在目前的人工智能領域,大多數玩家還是一個“飄忽”的狀态
上個月,針對人工智能,國家首次出台了國字号檔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對我國未來的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進行了一番規劃,包括戰略目标的三步走、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等等。其中的“三步走”規劃了我國未來人工産業的規模,比如核心産業規模,在2020年、2025年、2030年這三個時間段将分别達到1500億、4000億和1萬億。由此來看我國人工智能産業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是極大的。
與此同時,基于現有玩家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新玩家也在躍躍欲試。對于目前的我國人工智能産業的狀況以及下一個機會,郭家依據自己的行業觀察進行了一番解讀。
“人工智能已經火了兩年多了,但是人們并沒有感受到因為它的出現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這就是因為人工智能現在還是飄在空中的的一個狀态。大多做人工智能的公司給我的感覺,就像在拉着自己的頭發想把自己提上天空一樣,是一種異想天開的狀态。”郭家說到。
至于人工智能行業接下來的機遇,他認為主要在于兩個領域。首先是工農業,郭家稱現在中國的産能其實是過剩的,需要往更具備科技含量的方向去走,而美國、德國等國家已經開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去做一些比較機械的事情。比如BlueRiver這家美國公司,他們讓拖拉機可以自動識别雜草并注射化肥,在不傷害周圍農作物的前提下既可以節約成本,又能夠實作綠色環保。對于農業來說,這項技術就是一個改變。
不過,前面也說了,目前大多人工智能公司還是一種“飄忽”的狀态,是以如何跟産業結合是一個問題。郭家表示,當下做人工智能的人很多都是飄在空中,不夠接地氣,而那些做接地氣産業的人,他們又不懂人工智能技術。基于目前對行業的考察,他認為人工智能下一步發展需要先邁過一個坎兒,就是資訊的一個互通、技術的普及以及行業的冷靜,如此才能讓大家在這個領域内做出一點實際的東西來。
此外,除了對人工智能與工農業結合的看好,兒童消費級産品也是被郭家看做另一個人工智能機會的市場,而這也是圖靈機器人目前正在布局的領域。“人工智能算法都逃不過兩個數字,一個叫準确率,一個叫召回率。為什麼有這兩個比例呢?因為現在的算法沒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解決問題。”郭家稱。對于大衆消費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更能讓他們接受的一個産品,是以他認為往娛樂性方向走更靠譜一些。
同時,對兒童消費級市場得看好不僅僅是出于郭家對解決使用者問題的考量,另外他還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不管是對于他們公司,還是對于全行業來講,接下來人工智能的一個發展方向将會是做場景化。
原文釋出時間:2017-08-02 16:41
本文作者:韓璐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