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案的打包壓縮
1、檔案的縱向合并:cat file1 file2 > file3.txt 覆寫合并
cat file1 file2 > file3.txt 追加合并
2、檔案的歸檔:将許多檔案打包為一個檔案,目的就是友善備份、還原及檔案的傳輸操作
使用指令tar c----建立一個新的tar檔案
v----顯示打包的檔案詳細資訊,verbose
f----使用歸檔檔案或裝置
t----列出tar檔案中目錄的内容
x----從tar檔案中抽取檔案
z----使用gzip壓縮算法來壓縮打包後的檔案 壓縮率低速度快
j----使用bzip2壓縮算法來壓縮打包後的檔案 壓縮率高速度慢
3、檔案的壓縮與解壓縮:gzip gunzip/bzip2 bunzip2
示例:gzip file1.txt -c > /file1.txt.gz 注:參數c可保持源檔案不變
gunzip filename
bzip2 與bunzip2類似
4、打包的同時進行壓縮
例如:使用tar指令将home目錄打包而且同時使用bzip2的技術壓縮打包後檔案的方法(打包後的檔案名為home.tar.bz2)
tar cjvf /home.tar.bz2 home
tar zcvf new_name.tar.gz * #打包壓縮目前目錄所有檔案并且重命名為new_name.tar.gz
5、檔案的解壓縮
tar zxcf 5day.tar.gz -C /test #将目前目錄下的5day.tar.gz 解壓到指定/test目錄下
二、vim編輯器的使用
vim [路徑][檔案名] 用vim編輯器打開檔案或者建立檔案
vim編輯器有三種模式:指令模式,擴充模式,編輯模式
指令模式---》編輯模式 a:目前光标的下一個位置開始編輯
i:光标的目前位置開始編輯
o:光标的下一行開始編輯
O:光标的上一行開始編輯
編輯模式---》指令模式 ESC鍵
指令模式---》擴充模式 輸入“:”即可
擴充模式---》指令模式 ESC鍵
注意:擴充模式不能直接進入編輯模式
在擴充模式下:wq 儲存退出 wq!強制儲存退出 q退出 q!強制退出 輸入:set number顯示行号
指令模式下可輸入“/”+内容 查找相應内容
$:光标移動到目前行的行尾
0:光标移動到目前行的行首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ndd:n為數字,删除光标所在行及以下n行
yy:複制光标所在行 nyy:n為數字,複制光标所在行及以下n行
p:将已複制的資料在光标下一行粘貼 P:将已複制的資料在光标上一行粘貼
u:撤銷指令 ctrl+r:重做上一次操作
G:光标定位到最後一行 nG:光标移動到檔案的第n行 gg:光标移動到第一行
H:光标移動到螢幕的第一行的第一個字元
M:光标移動到螢幕的中間行的第一個字元
L:光标移動到螢幕的最後一行的第一個字元
三、添加硬碟及初始化
fdisk -l #磁盤操作指令,顯示目前電腦磁盤的基本資訊
fdisk /dev/sdb #對sdb磁盤進行初始化操作
[root@bogon ~]# fdisk /dev/sdb
歡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記憶體中,直到您決定将更改寫入磁盤。
使用寫入指令前請三思。
指令(輸入 m 擷取幫助):m
指令操作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g create a new empty GPT partition table
G create an IRIX (SGI) partition table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建立一個新的分區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退出儲存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儲存并退出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此處根據提示操作即可,需要注意一個磁盤最多可建立4個主分區
建立完磁盤分區之後需要對分區進行格式化操作,即給磁盤劃分檔案系統,linux常用的檔案系統有fat,vfat,ext3,ext4,xfs,btrfs等,其中常用的有ext4和xfs,為日志檔案系統,功能比較強大,需要了解的可以自行Google。
mkfs.ext4 /dev/sdb1 #将sdb硬碟的第一分區格式化為ext4檔案系統
格式化磁盤分區後磁盤還不能使用,因為還沒有給使用者提供操作的入口,這時需要将分區挂載到具體的目錄才可以進行對磁盤的操作。
mount /dev/sdb1 /sdb1 #将sdb1分區挂載到根目錄下的sdb1目錄
這時候可以進行對磁盤的讀寫操作
本文轉自 AltBoy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altboy/190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