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億級流量治理系列:為什麼大公司都要做流量治理?

在高并發的網際網路業務場景下,限流和熔斷、降級經常被提起和應用。其中限流就屬于流量治理的一部分。當然流量治理除了限流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對流量進行管控的方式,比如:控制流量的分發,流量的監控,流量的預測等。

做流量治理,其實也就是相當于給系統買了一份保險。既然是保險那麼就不是時時刻刻能用的到,隻有在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

以電商業務場景來舉例,平日的流量對于系統來說都能扛的住。就怕搞活動,大促這些時間節點下,流量暴增,一下就把系統擊垮了。馬上重新開機,一波新流量來襲,又垮了。如此循環,這就是有時候你們發現某些App老是用不了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你們做了限流的功能,就可以将承受不了的流量直接拒絕掉,以此來保護系統不被沖垮。拒絕掉的那些請求隻會影響一部分使用者的體驗,但你的系統還能健康的對外提供服務,有點舍小我保大我的意思。

這種限流的場景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案例可以供我們參考,就以上海的高架橋來說,也會做限流。早高峰和晚高峰隻允許滬牌上去,非滬牌隻能走地面。為什麼不讓所有車都開上去?車太多,堵車啊。

上海是通過車牌來進行限流的,對應的我們的産品裡面就可以是,你可以優先為付費使用者提供服務,在流量超标的時候優先限掉非服務使用者,以此來保證付費使用者的體驗。不然為什麼滬牌要10來萬的價格,你還不一定拍的到。

如果做簡單點,可能就是一股腦的直接全部限了,就不會摻雜業務屬性放裡面,主要還是看場景。

我們經常會去做體驗,通過體驗可以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系統也不例外,其實系統的體檢也就是我們大促前的壓測或者定期壓測。

但是我們想想,壓測肯定不是天天都會去做的,單接口的壓測還好,像全鍊路壓測還是挺花時間的,就算有比較完整的壓測平台我相信也不會每天都去壓測一次。

一個系統的狀态,表現在時時刻刻。通過流量治理,可以收集到很多有用的資料。

首先可以分析出流量的走勢,一天之内哪個時間點的流量最高,峰值是多少。節假日流量比平時高多少,有了這些資料的基礎,可以對大促的流量預估提供參考值。

還可以知道每個系統的流量情況,在不同流量的情況下,這些系統的表現能力如何,RT有無明顯變化。

還可以知道,當觸發流控的時候,哪些請求被攔截了。是否可以優化,是否可以将流量劃分等級進行流控。

我們标題寫的是《為什麼大公司要做流量治理?》為什麼不寫小公司呢?那是因為小公司壓根就沒什麼流量呀。DAU破千萬的能有多少,破億的就更少了。

總的來說,之是以要做流量治理,最終目的是 保證系統的穩定性。防止在突發高流量的場景下系統被沖垮。

後面會繼續跟大家聊流量治理這個話題,文章也會陸續出來,持續幫你搞懂流量治理怎麼玩。

大家好,我是從古代穿越過來的美男子:架構擺渡人。我将把我的武功秘籍全部傳授與你們,覺得有用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來個三連吧,感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