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高可用叢集資源進階之CFS

第一章    CFS叢集檔案系統簡介

一、CFS叢集檔案系統

        應用環境:個人了解為當多個節點需要同時操作一個檔案系統,更準确的說是通路同一個分區LUN時就需要使用叢集檔案系統,而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是san技術和gfs2的結合,也就是san實作的是硬體級别的裝置關聯,而gfs2檔案系統實作軟體級别的資料存儲機制,關鍵是檔案鎖分布在各個節點上,要保證各個節點失效後的通知機制,就必須配合高可用叢集來完成。

叢集檔案系統CFS意義:

當多個主機挂載相同的檔案系統,并且同時進行寫操作的時候,需要一種進階别的鎖機制,是以有了CFS檔案系統。

CFS叢集檔案系統的分類:

GFS2

特點:共享式檔案系統、支援日志、64最小存儲機關、相容POSIX、讀寫緩存、支援線上擴容,支援直接I/O、配額管理、ACL、SELINUX。

OCFS2

分布式檔案系統:

        分布式檔案系統(DFS)把一些分散的(分布在區域網路内各個計算機上)共享檔案夾,集合成一個檔案夾内(虛拟共享檔案夾)利用分布式檔案夾,對于使用者來說,要通路這些共享檔案夾時,隻要打開這個虛拟共享檔案夾,就可以看到所有連結到虛拟共享檔案夾内的共享檔案夾。使用者感覺不到這些個共享檔案是分散于各個計算機上的。分布式檔案系統的好處是:集中通路。簡化操作。提高檔案存取效率。

        通常是将多個存儲節點結合起來共同實作存儲的功能,實作了無限擴容的可能,實作上是将多個節點的存儲空間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抽象的虛拟存儲空間,在存儲資料時類似raid5的存儲機制,在工作機制上,也需要一個專門用來管理存儲的稱為“名稱節點”namenode,其他真正存儲資料的稱為datenode,(此名稱來源于HDFS,其他分布式系統類似)。    

DFS分布式檔案系統分類:

NFS:網絡檔案系統,最早,特點是由用戶端定期檢查修改内容,減少伺服器端工作,适用于小網絡。

HDFS:适用于存儲單個大檔案。

mooseFS:

MOGIFEFS:适用于存儲小檔案。最常用

實驗:

cman+rgmanager實作高可用叢集,iscsi搭建共享存儲,叢集檔案系統使用gfs2,gfs2需要同時安裝gfs2-utils,每個節點都需要一個存儲日志的區域,這個存儲區域是在共享存儲上的。

回顧:

nas實際上就是一個檔案伺服器,是應用級别的存儲,san實際上是在scsi協定的一種擴充,是塊級别的存儲,包括fc-san、ip-san,FCOE、IB。

iscsi既可以封裝在軟體層,也可以封裝在硬體層,通常将iscsi協定封裝在硬體層的稱為HBA卡,而将iscsi封裝在核心層,而将tcp/ip分裝在硬體層,這樣的裝置稱為ToE,最簡單常見的就是将iscsi和tcp都封裝在核心層,然後再經硬體封裝成幀格式的是網卡了。

iscsi的實作方式有很多種,包括tgtadm、但通常實作的是共享存儲。

所謂共享存儲就是多個節點共享同一個存儲空間,也就是多個節點通過檔案鎖機制,同時挂載一個相同的存儲分區,這個分區通常是gfs格式的,保證多節點在進行寫操作的時候不會造成檔案系統崩潰,但是多節點共享一個存儲空間勢必造成存儲的一個瓶頸 ,無論是線路的還是儲存設備自身的性能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

是以擴充性能的方式就有了兩種,一種是“向上擴充”,簡單提升儲存設備或者線路性能,而“向外擴充”,就像我們前面提到了負載均衡,将多個節點捆綁起來共同完成資料的存儲過程,這裡我們就稱為分布式檔案系統。

比如DFS(分布式檔案系統)同樣是“共享式的檔案系統”,差別就是跨越了多個節點的,通過虛拟出一塊磁盤的抽象檔案系統

CFS(叢集檔案系統),也是共享式檔案系統,常見的就是gfs2,通過mkfs指令進行建立和格式化,也可以建立虛拟卷,來動态增加删除容量,這就需要clvm來完成。

本文轉自 blackstome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137783/1968769,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