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瑞吉:書意濃郁 色飽墨酣

盛瑞吉:書意濃郁 色飽墨酣

前幾天,筆者又重新翻閱了盛瑞吉所有的作品,重新審視每一個細節。筆者發現了不一樣,有了“細品,溫潤心底”的收獲。

潑辣大膽的色彩、酣暢淋漓的筆墨、生機勃勃的韻律,無不充盈着澎湃的張力,似若帶着超強的磁性,深深吸引着觀者的眼球,走進去,留戀其中,點、線、面,交相輝映,隽永,洋溢着雄渾的氣勢,含蓄,湧動着大寫的力量,這是書法入畫的筆意,是心性融于筆端的風華,這更是藝術才情、生活感悟、思辨哲學的結晶,越看越有味道,越分析越有意思。

盛瑞吉:書意濃郁 色飽墨酣

1957年,盛瑞吉出生于山東平度大澤山,生長生活在天柱山《魏碑》的周圍,可能受環境的影響,也可能血脈中天生流淌着藝術基因,青少年時期,盛瑞吉就喜歡藝術,幾十年,漸進、漸變、漸悟,盛瑞吉能書、擅畫,又鐘情于傳統文化,實屬一位非著名實力派藝術家。所謂非著名,因為放眼全國,他沒有範曾、黃永玉的名氣,所謂實力派,是因為他書畫齊修,且在書畫輝映中呈現出品高格雅,質地潔美的藝術面貌,想必,正是因為非著名,才少了無謂的應酬,少了無謂的騷擾,才多了些許人生思考,多了氣定神閑的純粹,也正是這樣才成就了一個實力派藝術家。

書法,盛瑞吉得劉炳森親授,後來,廣收博約,融會貫通,真草篆隸行,五體通釋,尤以隸書、楷書著稱,1980年,他應邀椎拓天柱山《魏碑》,備受贊譽,1984年,他現場設計天柱山摩崖石刻碑亭,成為一處經典。盛瑞吉的繪畫初學何水法,功成之時,開始遊曆大江南北,神會諸多名家,更得徐悲鴻之子徐慶平的指點,基于徐氏家學,追巨匠意韻,聚大師風采。然而,盛瑞吉并不拘泥于一家一脈,而是,人物、花鳥、走獸、山水,互為交融,攏為一體,并主攻花鳥,又以花鳥成為卓然自立之本。

盛瑞吉:書意濃郁 色飽墨酣

當盛瑞吉确立以中國花鳥畫為主攻方向之後,他開始有意識地對傳統文化進行研究,甚至,詩詞、歌賦,他都涉獵較深,因為那裡有花鳥畫的辯證關系,也有花鳥畫的氣質内涵,同時,盛瑞吉也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傳統繪畫,他取法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禅,探索揚州八怪、青藤、白陽的筆墨技巧,也陶醉于林良、呂紀的特點之中,徘徊于徐家野逸、黃家富貴之中,流連于曆代先賢,他用情很濃,也用功很勤,獨上高樓之後,蓦然回首,曆代諸家的優長,盛瑞吉“閉幕如在眼前,放手可在手底”,百煉成鋼地鍛造熔鑄成堅實的筆墨功力。

書法對于盛瑞吉而言,那是案頭功夫,他有着幾十年的書寫功力,書畫齊修也始終伴随着他的藝術人生,是以,無意之間,書法的線條成為他繪畫的骨力支撐。縱覽盛瑞吉的繪畫,可以發現,他的造型、線條、墨韻、趣味等等表現形式都帶有很強的書寫性。在《香溢清遠》、《春滿乾坤》、《萬紫千紅》、《蕉下鬥牛》、《陽光世界》、《紅于二月花》、《丹桂飄香》等等大寫意的繪畫中,一筆一劃無不随着提按、轉使、力量的變化而生發,一點一墨也無不在回環相映的韻緻中實作過渡,千裡陣雲,萬歲枯藤的筆意所營造出蒼郁渾厚、大開大合的畫面,豪放激越,氣勢奔騰,即保持了具象的畫外之意,又升華了意象的情韻之妙,仿佛看到了吳昌碩的勁辣、潘天壽的奇縱、齊白石的率真。在《秋實圖》、《富貴吉祥》、《鳥語花香》、《祖國》、《不似春光勝春光》等等小寫意的作品中,書之體勢,氣脈相通,筆斷意連,一筆一劃、一點一塊都從心底流出,鮮活靈動,飄逸自然,一花一葉、一樹一石,都妙筆生花,使人賞心悅目,心醉神迷。入傳統精髓而獨抒新意,嫣然看到了陳半丁、王夢白、王雪濤等大家手筆。再看《芙蕖》、《紅玉滿堂》等等工寫結合的作品,色彩在流動的線條中,清新雅緻,豐沛潤澤,每一朵花瓣,每一組枝葉在俯仰、映襯、顧盼之間,靈動栩然,很有現代性、很有節奏感,畫面中,筆墨形式、色彩暈染、沒骨手法統為一體,工能尚意,意而精微,既展現出筆墨的趣味性,又彰顯出獨特的審美。

盛瑞吉:書意濃郁 色飽墨酣

在以書法為基的繪畫中,盛瑞吉也重視光影、色彩、透視等等新時代藝術表現技法,尤其注重加強對色彩以及墨分五彩的把控,為此,他進行過深入系統地研究,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實踐。如果說“以書入畫”、“書畫同源”展現出盛瑞吉高品質的線條和筆墨意趣,那麼,對色彩的巧妙運用,以及對墨分五彩的高度駕馭能力,則使他的繪畫充滿強烈的視覺美感和典雅的裝飾性。盛瑞吉的作品,不管是居家布置,還是殿堂裝飾,都因其鮮明的色彩、墨氣,使人眼前一亮。透過盛瑞吉的作品,可以發現,他擅于通過豐富的色彩調節畫面的節奏,比如《紅玉滿堂》這幅作品,他以象征的手法,采用胭脂紅暈染出雞血石一樣的太湖石,色感潑辣,色調卻很沉着,既強調太湖石濃郁的色彩感,賦予太湖石豐富的想象,又打破了傳統文人畫以灰、黑的色調對太湖石的描繪,整體呈現出強烈的革新意識。與太湖石形成呼應關系的玉蘭,在大紅與純白的強弱對比中,表現出清晰的、明朗的、鮮活的姿态,使白玉蘭在雞血紅的映襯中,盈潤飽滿,姿貌妖娆,美的純潔,美的超塵脫俗。盛瑞吉也擅于發揮墨分五彩的效果增強畫面的生動性和協調感,比如《丹桂飄香》這幅作品,他用筆,能雄媚、能拙樸、能欹側,筆筆生發,千變萬化,用墨,有酣暢的、有恣肆的、有老辣的,氣象峥嵘,韻味橫生,再看黑、白、灰之間的關系,和諧自然,無拘無束,體積感、空間感,一切都在墨韻中生成。當然,墨分五彩與各種色彩的融合,也是盛瑞吉的拿手好戲,比如《不似春光勝春光》這幅作品,他通過“紅”這個很有純度的色彩來主導畫面,精微的、端莊的、雅緻的,無不通過大面積暖色塊進行強調,然後,他又很輕松地發揮出色彩與墨韻冷暖對比的效果,使火紅的花朵在石青、石綠的葉脈中,顯得格外突出,畫面中,色彩、形式、氣韻三者交相輝映,呈現出生機盎然,春意勃勃的氣韻,仿佛帶着沁人心扉的馨香。

從某種意義上說,盛瑞吉對色、墨的運用與齊白石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筆者不是說盛瑞吉達到了齊白石的藝術高度,而是說在色彩、墨分五彩方面,盛瑞吉與齊白石有着驚人的神似。齊白石晚年學吳昌碩實作衰年變法的“紅花墨葉”,其中有一個非常響亮的符号,那就是齊白石在吳昌碩的基礎上完成了傳統文人畫“墨分五彩”到“紅花”、“墨葉”的過渡,并在以吳昌碩為代表的傳統文人畫中,變革式地添加了濃郁的“色彩”,為傳統文人畫增添了一種嶄新的形式,進而成就了齊白石。如果參考齊白石對色彩、對墨分五彩的運用,反觀盛瑞吉對色彩的了解,對墨分五彩的把控,可以發現,盛瑞吉的着力點是以新時代表現技法所構築的“形似與神足”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高超的筆墨技法去表現墨韻,達到直追傳統文人畫的意趣,又通過對色彩的高度駕馭能力,在畫面中抽離出靓麗的色彩,進而在強弱對比、空間轉換、色彩關系、節奏韻律等方面達到妙趣、靈動、和諧的視覺效果,表現出實作符号當代大衆審美評判标準的“神形兼備”和“氣韻生動”,這應該就是盛瑞吉的高明之處。在這方面,盛瑞吉似若得到某種神靈的啟示,引導着他在色彩、墨分五色中不斷前行,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貌,也可能盛瑞吉真的發現了自己對色彩、對墨韻的獨特敏感,然後,以最大限度地勤奮和努力,去深耕、去細挖,進而形成了墨色交融,渾然和諧的寫意品格,但是,不管怎樣,假以時日,他定能在不斷突破、完善中,大放異彩。

盛瑞吉:書意濃郁 色飽墨酣

筆墨交響于書寫的世界,色墨輝映于多彩的人生,幾十年的丹青醉翰,盛瑞吉一路專攻,困惑伴随着柳暗花明的喜悅,掙紮伴随着積雪厚養的蛻變,淡泊中,他笃定恒心,甯靜中,他傾注心血,有“望盡天涯路”的冷清、有獨山高樓的寂寞,也有蓦然回首的領悟,筆耕不辍,不知疲倦,盛瑞吉創作出精彩紛呈的藝術,藝術也完善了盛瑞吉,智慧的筆觸傾瀉着滌盡風俗的精華,在登臨高峰的過程中,書意濃郁,他心緒平靜,色飽墨酣,他目光深邃,心系卓遠。

(文/桑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