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323是一種VoIP信令控制技術,最早被采納的VoIP标準,它規定了基于分組網進行兩點/多點實時媒體通信的系統邏輯元件、消息定義和通信過程。
2.基本組織機關“域”:在H.323系統中,所謂域是指一個由關守管理的網關、多點控制單元(MCU)、多點控制器(MC)、多點處理器(MP)和所有終端組成的集合。一個域最少包含一個終端,而且必須有且隻有一個關守。 類似于中國古代一個關口。
2.體系結構和邏輯元件構成:
包括網守(Gatekeeper,又稱網關控制器Gateway Controller)、多點控制單元(MCU)、網關(Gateway,位于網絡邊緣)、代理(Proxy)。其中的網關用于完成PSTN和IP網間的橋梁作用。終端、網關、多點控制單元(MCU)是H.323中的終端裝置,是網絡中的邏輯單元。終端裝置是可呼叫的和被呼叫的。
3.與PSTN網絡的通信機制:
從PSTN來的呼叫被H.323網關受理,把其中的話音流轉換成IP資料包經過IP網絡傳到目的網關下的指定電話終端;同時受理IP網絡來的呼叫(可以來自電腦終端或另一個PTT網絡)轉向PSTN目的終端。

4.協定特點:
基于網守的概念使得H.323網絡是集中控制的便于統一維護管理,但由此,一個明顯的缺點是,呼叫處理時延大,網絡規模也是以受到極大的限制。
5.元件詳細介紹:
1)終端(Terminal)
在分組網絡中能提供實時、雙向通信的節點裝置,也是一種終端使用者裝置,和網關、多點接入控制單元通信,必須支援語音通信;視訊和資料通信可選。
2)網關(Gageway)
對媒體資訊和信令資訊進行轉換,也就是說如果通信的終端中有一個不是H.323終端,網關将對終端之間的傳輸格式進行轉換。
3)多點控制單元(MCU)
包括指令多點控制器(MC)和可選的多點處理器(MP) ,前者處理終端間的H.245控制資訊,進而決定它對視訊和音頻通常的處理能力。在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判斷哪些視訊流和音頻流需要多點傳播以控制會議系統使用的資源。
MC并不直接處理任何媒體資訊流,而将它留給MP來處理。MP對音頻、視訊或資料資訊進行混合、切換及其它處理。多點處理器和多點控制器可能存在于一台專用裝置中或作為别的H.323元件的一部分,但MCU一般是獨立的單元裝置,具有自已的傳輸層位址。
4)網守(Gagekeeper)
一個網守将管理一組終端、網關及MCU。這個組稱為一個區域。一個區域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邏輯聯系,而在實體上有可能跨越多個LAN,另外,對H.323端點和呼叫的管理功能,諸如:
位址轉換 呼叫接納控制服務 帶寬控制、管理 呼叫控制信令 呼叫權限 呼叫管理 網絡管理
6.協定棧結構
H.323包括了不同的标準,同時還引用了其他的标準。
對于音頻應用,需要G.711,此外還可以選擇其他的G系列建議。
對于視訊應用,采用H.261和H.263。
通過T系列提供資料支援 。
h.225.0和h.245是H.323系統的核心協定,前者主要用于呼叫控制,後者用于媒體信道控制。
各種控制、信令以及維護操作是由H.245、Q.931以及網守規範來提供。
音頻和視訊分組必須被封裝如實時協定(RTP)中,并通過發送端和接收端的一個UDP的套接字對來進行傳送。
實時控制協定(RTCP)被用來評估會話和連接配接的品質,以及在各通信方之間提供回報資訊。
7.RAS(Registration,Admission and Status)協定
1)定義:端點和網守之間執行的協定,為網守提供确定端點位址和狀态、施行呼叫接納控制等功能。這些功能使用h.225消息來提供一系列支援操作。
2)功能:
a.網守搜尋:端點搜尋其歸屬網守,采用多點傳播機制完成,其後所有RAS消息均限定在端點和其歸屬網守之間傳送,分為人工方式和自動方式,人工方式通過終端配置完成,将其歸屬網守的傳輸層位址預置入配置檔案或初始化檔案。自動方式允許端點和其歸屬網守地關系可以随時間而改變,當原有網守出故障時可以自動切換到替換網守上去。 b.端點注冊:用于端點向網守注冊其自身資訊,主要是别名和呼叫控制信道運輸層位址。包括去除注冊過程。端點必須在搜尋過程中确定的網守上注冊,必須在注冊後才能發起和接收呼叫,系統資料庫明該端點加入了管理區。 c.端點定位:用于端點或網守向相應的網守詢問某一端點的呼叫控制信道的運輸層位址。 d.呼叫接納:發起一個呼叫時,首先要詢問網守是否允許該呼叫發起。 e.呼叫退出:呼叫結束後通知網守,該端點已退出呼叫。 f.帶寬管理:端點在呼叫過程中向網守提出帶寬改變的要求。 g.狀态查詢:網守詢問終端的開機/關機狀态 h.網關狀态資源訓示:向網守通告該網關的可用資源。
8.Q.931協定
1)定義:作為電信體系的網絡層協定,主要為ISDN 提供兩裝置間關于邏輯網絡連接配接的呼叫建立、維護和終止等操作。
2)功能:提供端到端信令,以保證H.323終端的正常通信。
9.RTP協定:
1)定義:用于Internet上針對多媒體資料流的一種傳輸協定,通常使用UDP來傳送資料,如果底層網絡提供多點傳播配置設定,那麼 RTP 可以使用該多點傳播配置設定支援多路目标檔案的資料傳輸。
2)功能
提供淨荷類型訓示(即資料類型和編碼方法) 資料分組序号 資料發送時間戳 資料源辨別
10.RTCP 協定--- RTP Control Protocol
1)定義:采用和資料分組同樣的配送機制向RTP會話中的所有與會者周期性地傳送控制分組,進而提供資料傳送Qos的檢測手段,并獲知與會者的資訊。
2)功能 :最基本的是提供資料傳送品質的回報資訊,回報資訊用于控制自适應編碼,診斷資料配置設定故障。這和其他運輸層協定的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功能密切相關。
a.傳送RTP源運輸層永久辨別,l實作多種媒體間的同步。 b.确定 RTCP 分組發送速率,RTCP分組需要定期發送,在大型會議的情況下,網絡上會産生可觀的控制話務量,是以必須根據可用帶寬和會議規模确定RTCP分組的發送速率 c.傳送少量會話控制資訊。
11.H.245協定
1)定義:通用的多媒體通信控制協定,用于控制通信信道的建立、維護和釋放。
a.主從确定:決定呼叫的主從關系,避免信令過程中的沖突現象 b.能力交換:開始傳輸媒體資料之前交換能夠接收和編碼的能力,确認發送方知道本端的接收能力 c.邏輯信道信令:采用證明協定實作邏輯信道的打開和關閉,確定媒體信号和資料在邏輯信道上傳送。 d.接收方關閉邏輯信道請求:使接收方也能提出關閉邏輯信道的請求,發送終端可以接受該請求,也可以拒絕該請求。 e.往返時延确定:提供測量該時延的機制,檢測遠端終端是否在工作 f.環路維護:網關必備功能,用于環路測試 g.其他指令或訓示:如流量控制指令、多點方式指令、使用者輸入訓示等
附錄:名詞解釋
SCN:電路交換網
PBN:分組網絡
CNAME:也被稱為規範名字。這種記錄允許您将多個名字映射到同一台計算機。 通常用于同時提供WWW和MAIL服務的計算機。例如,有一台計算機名為“host.mydomain.com”(A記錄)。 它同時提供WWW和MAIL服務,為了便于使用者通路服務。可以為該計算機設定兩個别名(<b>CNAME</b>):WWW和MAIL。 這兩個别名的全稱就是“www.mydomain.com”和“mail.mydomain.com”。實際上他們都指向“host.mydoma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