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統資訊
arch 顯示機器的處理器架構(1)
uname -m 顯示機器的處理器架構(2)
uname -r 顯示正在使用的核心版本
dmidecode -q 顯示硬體系統部件 - (SMBIOS / DMI)
hdparm -i /dev/hda 羅列一個磁盤的架構特性
hdparm -tT /dev/sda 在磁盤上執行測試性讀取操作
cat /proc/cpuinfo 顯示CPU info的資訊
cat /proc/interrupts 顯示中斷
cat /proc/meminfo 校驗記憶體使用
cat /proc/swaps 顯示哪些swap被使用
cat /proc/version 顯示核心的版本
cat /proc/net/dev 顯示網絡擴充卡及統計
cat /proc/mounts 顯示已加載的檔案系統
lspci -tv 羅列 PCI 裝置
lsusb -tv 顯示 USB 裝置
date 顯示系統日期
cal 2007 顯示2007年的月曆表
date 041217002007.00 設定日期和時間 - 月日時分年.秒
clock -w 将時間修改儲存到 BIOS
2、關機 (系統的關機、重新開機以及登出 )
shutdown -h now 關閉系統(1)
init 0 關閉系統(2)
telinit 0 關閉系統(3)
shutdown -h hours:minutes & 按預定時間關閉系統
shutdown -c 取消按預定時間關閉系統
shutdown -r now 重新開機(1)
reboot 重新開機(2)
logout 登出
3、檔案和目錄
cd /home 進入 '/ home' 目錄
cd .. 傳回上一級目錄
cd ../.. 傳回上兩級目錄
cd 進入個人的主目錄
cd ~user1 進入個人的主目錄
cd - 傳回上次所在的目錄
pwd 顯示工作路徑
ls 檢視目錄中的檔案
ls -F 檢視目錄中的檔案
ls -l 顯示檔案和目錄的詳細資料
ls -a 顯示隐藏檔案
ls *[0-9]* 顯示包含數字的檔案名和目錄名
tree 顯示檔案和目錄由根目錄開始的樹形結構(1)
lstree 顯示檔案和目錄由根目錄開始的樹形結構(2)
mkdir dir1 建立一個叫做 'dir1' 的目錄
mkdir dir1 dir2 同時建立兩個目錄
mkdir -p /tmp/dir1/dir2 建立一個目錄樹
rm -f file1 删除一個叫做 'file1' 的檔案
rmdir dir1 删除一個叫做 'dir1' 的目錄
rm -rf dir1 删除一個叫做 'dir1' 的目錄并同時删除其内容
rm -rf dir1 dir2 同時删除兩個目錄及它們的内容
mv dir1 new_dir 重命名/移動 一個目錄
cp file1 file2 複制一個檔案
cp dir/ * . 複制一個目錄下的所有檔案到目前工作目錄
cp -a /tmp/dir1 . 複制一個目錄到目前工作目錄
cp -a dir1 dir2 複制一個目錄
ln -s file1 lnk1 建立一個指向檔案或目錄的軟連結
ln file1 lnk1 建立一個指向檔案或目錄的實體連結
touch -t 0712250000 file1 修改一個檔案或目錄的時間戳 - (YYMMDDhhmm)
4、檔案搜尋
find / -name file1 從 '/' 開始進入根檔案系統搜尋檔案和目錄
find / -user user1 搜尋屬于使用者 'user1' 的檔案和目錄
find /home/user1 -name \*.bin 在目錄 '/ home/user1' 中搜尋帶有'.bin' 結尾的檔案
find /usr/bin -type f -atime +100 搜尋在過去100天内未被使用過的執行檔案
find /usr/bin -type f -mtime -10 搜尋在10天内被建立或者修改過的檔案
find / -name \*.rpm -exec chmod 755 '{}' \; 搜尋以 '.rpm' 結尾的檔案并定義其權限
find / -xdev -name \*.rpm 搜尋以 '.rpm' 結尾的檔案,忽略光驅、捷盤等可移動裝置
locate \*.ps 尋找以 '.ps' 結尾的檔案 - 先運作 'updatedb' 指令
whereis halt 顯示一個二進制檔案、源碼或man的位置
which halt 顯示一個二進制檔案或可執行檔案的完整路徑
5、檔案的權限 - 使用 "+" 設定權限,使用 "-" 用于取消
ls -lh 顯示權限
ls /tmp | pr -T5 -W$COLUMNS 将終端劃分成5欄顯示
chmod ugo+rwx directory1 設定目錄的所有人(u)、群組(g)以及其他人(o)以讀(r )、寫(w)和執行(x)的權限
chmod go-rwx directory1 删除群組(g)與其他人(o)對目錄的讀寫執行權限
chown user1 file1 改變一個檔案的所有人屬性
chown -R user1 directory1 改變一個目錄的所有人屬性并同時改變改目錄下所有檔案的屬性
chgrp group1 file1 改變檔案的群組
chown user1:group1 file1 改變一個檔案的所有人和群組屬性
find / -perm -u+s 羅列一個系統中所有使用了SUID控制的檔案
chmod u+s /bin/file1 設定一個二進制檔案的 SUID 位 - 運作該檔案的使用者也被賦予和所有者同樣的權限
chmod u-s /bin/file1 禁用一個二進制檔案的 SUID位
chmod g+s /home/public 設定一個目錄的SGID 位 - 類似SUID ,不過這是針對目錄的
chmod g-s /home/public 禁用一個目錄的 SGID 位
chmod o+t /home/public 設定一個檔案的 STIKY 位 - 隻允許合法所有人删除檔案
chmod o-t /home/public 禁用一個目錄的 STIKY 位
6、打包和壓縮檔案
bunzip2 file1.bz2 解壓一個叫做 'file1.bz2'的檔案
bzip2 file1 壓縮一個叫做 'file1' 的檔案
gunzip file1.gz 解壓一個叫做 'file1.gz'的檔案
gzip file1 壓縮一個叫做 'file1'的檔案
gzip -9 file1 最大程度壓縮
rar a file1.rar test_file 建立一個叫做 'file1.rar' 的包
rar a file1.rar file1 file2 dir1 同時壓縮 'file1', 'file2' 以及目錄 'dir1'
rar x file1.rar 解壓rar包
unrar x file1.rar 解壓rar包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建立一個非壓縮的 tarball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file2 dir1 建立一個包含了 'file1', 'file2' 以及 'dir1'的檔案檔案
tar -tf archive.tar 顯示一個包中的内容
tar -xvf archive.tar 釋放一個包
tar -xvf archive.tar -C /tmp 将壓縮包釋放到 /tmp目錄下
tar -cvfj archive.tar.bz2 dir1 建立一個bzip2格式的壓縮包
tar -xvfj archive.tar.bz2 解壓一個bzip2格式的壓縮包
tar -cvfz archive.tar.gz dir1 建立一個gzip格式的壓縮包
tar -xvfz archive.tar.gz 解壓一個gzip格式的壓縮包
zip file1.zip file1 建立一個zip格式的壓縮包
zip -r file1.zip file1 file2 dir1 将幾個檔案和目錄同時壓縮成一個zip格式的壓縮包
unzip file1.zip 解壓一個zip格式壓縮包
7、APT 軟體工具 (Debian, Ubuntu 以及類似系統)
apt-get install package_name 安裝/更新一個 deb 包
apt-cdrom install package_name 從CD光牒安裝/更新一個 deb 包
apt-get update 更新清單中的軟體包
apt-get upgrade 更新所有已安裝的軟體
apt-get remove package_name 從系統删除一個deb包
apt-get check 确認依賴的軟體倉庫正确
apt-get clean 從下載下傳的軟體包中清理緩存
apt-cache search searched-package 傳回包含所要搜尋字元串的軟體包名稱
8、檢視檔案内容
cat file1 從第一個位元組開始正向檢視檔案的内容
tac file1 從最後一行開始反向檢視一個檔案的内容
more file1 檢視一個長檔案的内容
less file1 類似于 'more' 指令,但是它允許在檔案中和正向操作一樣的反向操作
head -2 file1 檢視一個檔案的前兩行
tail -2 file1 檢視一個檔案的最後兩行
tail -f /var/log/messages 實時檢視被添加到一個檔案中的内容
9、網絡配置管理
ifconfig ‐a //查ip資訊
ping ‐C 4 192.168.xxx.xxx //ping4次
setup //配置ip、防火牆、服務等,需要root使用者執行
ifconfig eth0 192.168.1.100 netmask 255.255.255.0 //臨時設定ip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pts/ifcfg‐eth0 //永久設定ip
dhclient eth0 //啟用dhcp模式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新開機網絡服務[stop、start]
service iptables stop //關閉防火牆,[start]開啟,[status]檢視狀态
hostname //檢視主機名
netstat ‐an //檢視所有端口
lsof ‐i :8080 //檢視具體端口号運作的程式12.
nmap 10.1.252.121 //掃描端口
10、VI底行模式
:set nu //顯示行号
:set nonu //不顯示行号
:n //跳轉到指的第n行
:w file //另存為
:n1,n2 s/string1/string2/g //從n1行到n2行将string1替換為string2
:%s/string1/string2/g //将所有行string1替換為string2,%代表所有行,g表示所有string1字
:%s+/usr/local/bin+/usr/bin+g //替換的字元中含有“/”時,用+來代替/
:wq //儲存并退出
:q! //強制退出,不儲存
11、VI指令模式
G //到末行
gg //到首行
dd //删除行
u //撤銷
yy //複制一行
nyy //複制n行
p //粘貼
12、nmon性能測試監控工具
1、./ nmon -f -t -s 30 -c 180
-f:按标準格式輸出檔案:<hostname>_YYYYMMDD_HHMM.nmon;
-t:輸出中包括占用率較高的程序;
-s 30:每30秒進行一次資料采集
-c 180:一共采集180次
2、sort -A test.nmon > test.csv //通過sort指令可以将nmon結果檔案轉換為csv檔案
13、其他
ctrl+u //從光标處向前批量删除指令串
ctrl+k //從光标處向後批量删除指令串
ctrl+a //将光标移動到最前
ctrl+e //将光标移動到最後
rz //運作該指令會彈出一個檔案選擇視窗,從本地選擇檔案上傳到伺服器
sz file //将標明的檔案file發送到本地機器
vifm、ranger //圖形的檔案管理操作
dos2unix file //将DOS格式的文本檔案轉換成UNIX格式
以上
作者:
擱淺出處:
http://www.cnblogs.com/xiaoxi-3-/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的同名簡書:
https://www.jianshu.com/u/da1677475c27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配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