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業網絡建構之綜合布線和子網劃分
一、布線系統概述
1、布線系統的概念
建築物綜合布線系統(PDS)是一個用于傳輸語言、資料、影響和其他資訊的标準結構化不限系統。
2、綜合布線系統分為六個獨立的子系統
-- 工作區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由終端裝置連接配接到資訊插座之間的裝置組成。包括:資訊插座、插座盒、連接配接跳線和擴充卡組成。
-- 水準區子系統:水準區子系統應由工作區用的資訊插座,樓層配置設定線裝置至資訊插座的水準電纜、樓層配線裝置和跳線等組成。水準子系統根據整個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應在二級交接間、交接間或裝置間的配線裝置上進行連接配接,以構成電話、資料、電視系統和監視系統,并友善地進行管理。
-- 管理子系統:管理子系統設定在樓層配置設定線裝置的房間内。管理間子系統應由交接間的配線裝置,輸入/輸出裝置等組成,也可應用于裝置間子系統中。管理子系統應采用單點管理雙交接。交接場的結構取決于工作區、綜合布線系統規模和選用的硬體。在管理規模大、複雜、有二級交接間時,才設定雙點管理雙交接。在管理點,應根據應用環境用标記插入條來标出各個端接場。
-- 垂直幹線子系統:通常是由主裝置間(如計算機房、程控交換機房)提供建築中最重要的銅線或光纖線主幹線路,是整個大樓的資訊交通樞紐。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樓層的裝置間和布線框間的多條聯接路徑,也可連接配接單層樓的大片地區。
-- 裝置間子系統:裝置間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适當地點設定進線裝置,進行網絡管理以及管理人員值班的場所。裝置間子系統應由綜合布線系統的建築物進線裝置、電話、資料、計算機等各種主機裝置及其保安配線裝置等組成。
-- 建築群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将一棟建築的線纜延伸到建築群内的其它建築的通信裝置和設施。它包括銅線、光纖、以及防止其它建築的電纜的浪湧電壓進入本建築的保護裝置。
3、布線系統的優點
-- 結構清晰、便于維護和管理;
-- 材料統一先進,适應今後的發展需要;
-- 靈活性強,适應各種不同的需求,使用非常靈活;
-- 便于擴充,既節約費用又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4、布線使用的材料
-- 線槽(金屬槽和塑膠槽)
-- 橋架
-- 鋪設的線纜較多時,便會使用橋架
-- 也可以将多個線槽放到橋架上
-- 配線架
-- 是實作垂直幹線和水準布線兩個子系統交叉連接配接的樞紐。
-- 管理子系統中将線纜進行交叉連接配接,用在主配線間和各配置設定線間。
5、布線系統的模式
(1)傳統的布線模式,所謂傳統布線系統,是指采用不同的傳輸媒介、對多個子系統進行獨立布線。
這給建築物從設計到今後的管理都将帶來一系列的弊端。例如:
(2)傳統布線的缺點:
-- 各專業設計,線上路路由上存在過多的牽制,管理錯綜複雜,要多次進行圖紙彙總才能定出一個
妥協的方案。
-- 在布線時,重複施工造成材料和人員的浪費。
-- 各子系統獨立,互不相容,造成使用者極大的不便。
-- 不具備開放性和靈活性,裝置的改變,移動都會導緻布線系統的變化。
-- 難于維護和管理,最終使用者無法改變原有的布線來适應各自的需求。
-- 難于擴充,或者擴充時給原建築物的美觀造成很大影響。
(3)結構化的布線模式,指在綜合考慮到一幢樓或樓群中的語音、數字、視訊、圖象等多種需求的基礎
上進行的布線系統設計。
(4)結構化布線系統優勢
-- 綜合考慮了各個系統的需求,進行統一布線,極大地提高了全系統的性能價格比。
--具有開放性和充分的靈活性。即不論各個子系統裝置如何改變,位置如何移動,布線系統不須做任
何改變。
-- 設計思路簡潔,施工簡單,施工費用降低。
-- 大大減少維護管理人員的數量及費用。
-- 可根據最終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可随時進行改變和調整。
(5)結構化布線系統與傳統網絡布線差別
結構化布線系統與傳統網絡布線的最大差别在于結構化布線與它所連結的裝置相對無關。在傳統的網絡布線中裝置在哪裡,線就敷到哪裡;而結構化布線則是預先将布線系統敷設好,并在各辦公室内預先裝好資訊插座,使用者要做的僅僅隻是将需上網的終端裝置與室内的資訊插座相連,更重要的是即便日後重新規劃辦公室空間、更換電腦主機或調整位置時可根據不同情況及所接裝置調整内部跳線及互連機制,使之适應裝置的需要。
二、子網劃分
1、子網劃分的原因
-- 節省IP位址資源,提高IP位址的使用率
-- 友善劃分VLAN,分割區域網路,限定廣播的傳播
-- 滿足不同網絡對IP位址的需求
-- 實作網絡的層次性
2、子網劃分的步驟
-- 确定要劃分的子網數
-- 求出子網數目對應二進制數的位數N及主機數目對應二進制數的位數M。
-- 對該IP位址的原子網路遮罩,将其主機位址部分的前N位置取1或後M位置取0 即得出該IP位址劃分子網後的子網路遮罩。
3、子網劃分的應用
C類位址劃分
-- IP位址經過一次子網劃分後,被分成三個部分:網絡位、子網位和主機位
-- 子網路遮罩及相關參數對應表
子網路遮罩 子網數 主機數 可用主機數
/25 2 128 126
/26 4 64 62
/27 8 32 30
/28 16 16 14
/29 32 8 6
/30 64 4 2
子網劃分公式 ,其中n為子網位數
,其中N是主機位數
4、VLSM
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變長子網路遮罩,規定了如何在一個進行了子網劃分的網絡中的
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子網路遮罩。
5、IP位址彙總
将一些小網彙總成一個大網,可以看成是子網劃分的逆運算
6、超網
将多個有類别的網絡聚合成單個網絡位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