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BM POWER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E6.AD.B7.E5.8F.B2">1 曆史</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IBM_801.E8.A8.88.E7.95.AB">1.1 IBM 801計劃</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1982_Research_Project.E2.80.9CCheetah.E2.80.9D">1.2 1982 Research Project“Cheetah”</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The_America_Project">1.3 The America Project</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POWER_and_RS.2F6000">1.4 POWER and RS/6000</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Amazon">1.5 Amazon</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POWER2">1.6 POWER2</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PowerPC">1.7 PowerPC</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POWER3">1.8 POWER3</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POWER4">1.9 POWER4</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POWER5">1.10 POWER5</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POWER6">1.11 POWER6</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POWER7">1.12 POWER7</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The_architecture">2 The architecture</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Implementations">3 Implementations</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E8.A1.8D.E7.94.9F.E7.9A.84.E8.99.95.E7.90.86.E5.99.A8">4 派生的處理器</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E5.8F.82.E8.80.83.E8.B5.84.E6.96.99">5 參考資料</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E5.A4.96.E9.83.A8.E9.93.BE.E6.8E.A5">6 外部連結</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IBM_POWER#.E5.8F.83.E8.80.83.E6.96.87.E7.8D.BB">7 參考文獻</a>

為了判斷RISC機器是否能同時處理多個指令,或"801"的設計需要哪些修改,來制造擁有多個運作單元的"801",在華生研究中心的兩年中,探索了"801"設計的超标量極限。例如使用多個運算單元實作"801"的設計來增進性能,這與先前在IBM System/360 Model 91和CDC 6600上的作法類似。

"Cheetah"擁有個别的分歧、整數及小數點運作單元。在"801"上作了許多改變以容許多重運作單元的設計。

1990年2月,第一部采用POWER架構的IBM電腦被稱作"RISC System/6000"或RS/6000。RS/6000分成工作站和伺服器兩個等級,分别稱作POWERstation和POWERserver。RS/6000的中央處理器有兩種組态,分别稱作RIOS-1和RIOS.9(更常被稱作"POWER" CPU)。RIOS-1有11個晶片 - 一個指令高速緩存晶片、整數晶片、浮點數晶片、四個資料高速緩存晶片、存儲控制晶片、兩個I/O晶片、和一個時鐘晶片。較低成本的RIOS.9有8個晶片 - 一個指令高速緩存晶片、整數晶片、浮點數晶片、兩個資料高速緩存晶片、存儲控制晶片、一個I/O晶片、和一個時鐘晶片。

亞馬遜再度擴充支援這些特性,以設計出可同時使用在RS/6000和AS/400的處理器。

AS/400所使用的進階多晶片處理器A25/30 "Muskie",和單晶片處理器A10 "Cobra"在1995年亮相。

<dl><dd></dd></dl>

指令集也加入了新指令:

四字集存儲指令,這個加載指令将兩個相鄰的倍精度數值加載兩個相鄰的浮點暫存器。

硬體開方根指令

浮點-整數轉換指令

為支援RS/6000和RS/6000 SP2産品線,在AIM聯盟外,IBM以自家的設計團隊,和當時最先進的CMOS-6s制程,實作了單晶片的POWER2, P2SC (POWER2 Super Chip)。P2SC在一個巨大的晶片上,結合了所有個别的指令高速緩存,整數、浮點、存儲控制、和資料高速緩存晶片。在推出的當時,P2SC是業界最大、半導體數最多的處理器。它也領先在處理器上自帶存儲器控制器。盡管晶片尺寸、複雜度和先進CMOS制程的挑戰艱巨,它第一次tape-out即能上市,而且在公布的當時具有領先的浮點運算性能。P2SC是1997年打敗棋王Gary Kasparov的IBM深藍超級電腦所采用的處理器。因具有兩個精密的MAF浮點運算單元和寬且低延遲的存儲器界面,P2SC主要瞄準工程和科學應用。P2SC後來被擁有64位、對稱式處理能力、第二階高速緩存,且能完整移植到PowerPC的Power3/630所取代。

IBM POWER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Power5.jpg"></a>

擁有四個處理器和36MB外部L3高速緩存的POWER5 MCM(多晶片子產品)

POWER5+ 在ISA 2.02版時又加入了更多指令。

<a href="http://www.ibm.com/systems/linux/power/">Linux on Power</a>

<a href="http://www.ibm.com/collaboration/wiki/display/LinuxP/">Linux on Power WIKI</a>

<a href="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power">IBM Power Architecture weekly magazine</a>

<a href="http://www.power.org/">Power.org</a>

<a href="http://www.nersc.gov/vendor_docs/ibm/asm/migrating_source.htm#be6c5d1351jeff">Migrating Source Programs</a>

<a href="http://www.rootvg.net/column_risc_.htm">27 years of IBM RISC</a>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2%BE%E7%B0%A1%E6%8C%87%E4%BB%A4%E9%9B%86">精簡指令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