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企業裡,如果不是在專門的網際網路公司上班,很多企業it管理都是形同虛設,表面上是什麼工程師,實際上就是一個救火隊員,就簡單的權限泛濫問題,幾乎90%的公司都存在,尤其是在用linux系統時,root權限泛濫是普遍行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出現,我覺得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中國it技術的落後,以及人對it的了解能力的認知問題,很多人都完全不重視it的,認為你就是一個隻會花錢的,不能去評估到it的作用,再者也與it人員自身的關系很大。
衆所周知,很多做it的人的溝通能力都極其有限,不善于表達自己,更不懂如何去做事,我就是最典型的一個,其實在一個公司,你最重要的能力和價值是什麼,怎麼樣去展現出來,這真的是需要磨練很久才能磨練出來的,很多人絲毫不懂技術,但是敢于亂說,也同樣如魚得水,因為他們明白真正懂it的人很少,你怎麼說隻要說得讓人相信,你就是王,而我則是考慮問題時經常是高估别人的計算機水準,我做na的事情,長期想到了np甚至ie的思維進去了,現實是,老闆不懂,也沒有人願意去想這麼長遠,甚至于别人根本不知道這東西為什麼要這麼做,基于此我是很失敗了,下家東家我一定是多做項目證明自己,說話多餘做事。
我覺得要做好輕松運維的七中武器
1)規範排錯流程,規範員工上網行為,如故障發生時,先解決哪些問題,哪些問題重要緊急,哪些問題可以推遲解決,28觀念一定要有。
2)前期設計人員的水準,厘清哪些裝置屬于核心層,哪些裝置需要必須要有備援,重要裝置的安全問題。
3)完全自動化監控故障點,先别人一步,搭建故障監控系統,學會日志分析,發現潛在隐患問題點,先于出故障時去解決
4)擁有好的備份政策
6) 深刻了解高可用架構概念
7)最最重要也是顯得不那麼重要,完全跟技術思路無關的事,那就是溝通能力,怎麼樣讓你的上司老闆支援你,贊同你。
保證資料存儲層的資料高可用主要包含兩方面:硬體存儲的高可用和資料備份。
SAN的容錯分為兩部分:網絡和磁盤
網絡。 伺服器和盤櫃的網絡采用了全互聯的網絡,這樣就保證了任何一個網絡裝置和網線發生故障,對于伺服器通路背景的資料都沒有任何影響。
磁盤。 盤櫃裡的磁盤做RAID保證資料硬體的損壞的資料丢失。
資料備份
雖然SAN能夠在硬體層面保證資料的高可用,然而在企業中,由于某些原因比如:磁盤空間不足,人為的誤删除等等原因,單純的硬體保證高可用是不夠的,還需要IT人員對背景存儲的資料進行備份。
在規劃企業的資料備份時,很多人都想到4W ,在這裡就大緻的做一個介紹:
Who:找誰來備份。這個層面設計到兩個問題。
1) 在企業中找一個相對于有責任心的人來做這麼一件事情。
2) 給備份的這個使用者要配置設定相應的操作權限
Where:備份的資料存放在什麼地方。主要是磁盤和錄音帶。
存在公司的磁盤中,這樣操作友善。如果想長期儲存,或者想更加安全的儲存,備份到錄音帶中,錄音帶可以存放在公司的保險櫃中或者銀行的保險櫃中。
When:什麼時候做備份。指公司的備份政策。
這個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公司的資料非常重要,建議每天完全備份;如果公司的資料基數很大,而每天新增資料不是很大,建議周一做完備,周二到周日做差異備份等等
What:如何來做備份。指公司用什麼軟體備份。
在Windows Server 2003及以前的版本中,用的是NTBackup
在Windows Server 2008 (R2)中,用的是 Windows Server Backup.
本文轉自 探花無情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983865387/206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