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帖】針尖對麥芒?學林 IHIFI 812 VS QLS QA350 V2

群裡一位朋友寫的。他的文章我很愛看。再次感謝他的文章。同時因為種種原因,這篇當紅器材的對比文章給下架了。懷念此文,同時也幫助大家更多的獲得真知,特此轉帖。

一下為“半個月亮”原創文字:

曾何幾時,一條MX500,就是燒友們的快樂,一條E888就是燒友們的夢想,那個時候,是單純而快樂。漸漸的,MX500和E888慢慢的被人遺忘,甚至被人唾棄,一代又一代的神器,在江湖中成為了傳說。

衆燒友多大隻能望機興歎,感歎衆多神器的是是非非。于是,QLS QA350悄悄的出現在大家的面前,最初,它并不起眼,因為它的身價,難以和衆多神器擺在一起較量。但是慢慢的,大夥發現,這塊磚頭,還是有不少的可取之處的,盡管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對于QA350,曾寫過一文《是希望還是失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QA350》,文中既肯定了QA350聲音有着不錯的素質,品質也很可靠,同時數字輸出也很強大,但是也對QA350的很多方面的不足有些不滿,簡單歸納,有四點大家比較糾結:1、隻支援WAV格式,其他格式一律不支援;2、續航太短,QA350,6個小時左右的續航,不少人覺得蛋疼;3、QA350的功能和操作方面,不少人也頗有微詞;4、不支援中文。是以當IHIF 812剛一釋出,大家就眼前一亮,CS4398的解碼,AD8397的耳放晶片,支援APE,FLAC等格式,似乎一切都完美了,于是它一下子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萬衆期待。不過從最初的釋出,到最終的量産,期間也頗有些波折,這裡就不一一講述了。

先來看下兩者總體的外觀: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2700104.jpg"></a>

正面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2734387.jpg"></a>

底部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2802992.jpg"></a>

頂部(IHIFI 812的頂部旋鈕容易掉,是以我幹脆取出了)

從圖檔上,大概可以看出,QA350 V2和IHIFI 812,外觀上比較像,而且寬度和高度基本一緻(或者說812的略微要厚一點點),但是在長度上,812要短1CM左右。

首先,不說聲音,就說QA350那些缺點,看看IHIFI 812哪些做到了真正的改進。

1,QA350隻支援WAV格式,而IHIFI 812不但支援WAV,還支援APE,FLAC,MP3等常見格式,尤其是APE,FLAC的整軌檔案,812還支援CUE分軌(實際上FLAC的CUE分軌,瑞芯微方案支援得并不準确),是以,首先從支援格式來說,812做得不錯,這點值得肯定,符合了大衆的期待,盡管很多人依然隻播放WAV,不過有其他格式的支援,總的不錯的。

2,續航時間,QA350 V2的續航時間,大概是6個小時左右,IHIFI 812最初的方案,官方宣稱超過10小時,是以當時大家很期待,不過後來,為了推力,和聲音素質,812的設計也一改再改,續航也是一縮再縮,現在的産品出來,實際續航也就7~8個小時,可以說比QA350 V2略有改良,但是基本還是一個數量級的,離10小時的基本達标時間,都還有一些差距。

3,操作和功能,操作方面,本來覺得IHIFI 812,加入了這麼大一個螢幕,操作應該要好不少,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功能越多,往往就意味着繁瑣。QA350 V2因為功能簡單,習慣了可以盲操作(反正就暫停/播放,上一曲,下一曲,上一檔案夾,下一檔案夾),相當簡練,現在基本都不把QA350的操作當缺點了。打個比方,如果你要切換到下一檔案夾,QA350按一下向下鍵就可以了,而812卻先要退出播放,然後進入音樂播放,再進入檔案選擇,選擇到檔案專輯或者目錄後,再選擇歌曲,然後按播放鍵,每個操作都需要看着螢幕,要實作盲操作的可能性并不大,是以比較下來,反而覺得QA350的操作更簡便。不過功能上,QA350雖然釋出了不少固件,功能上有些許的完善和提升(随即播放,記憶播放等功能都已實作),但是相比較主流的MP3播放器,還是要差一些的(比如快進快退等)。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2834295.jpg"></a>

4,中文支援,QA350由于采用的單片機,本身就不支援中文顯示,是以QA350采用了一個相當小的螢幕,中文顯示都是亂碼。812由于采用的是成熟的瑞芯微的主要方案,是以中文支援不存在任何的問題,是以糾結這個問題的,812可以說是完勝。

說完了IHIFI 812和QA350 V2缺點的比較,我們再來看看它相對QA350 V2來說,哪些方面是處于弱勢的,或者其本身設計方面,還存在哪些不大合理的地方。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2900471.jpg"></a>

1,數字輸出,QA350的數字輸出是非常有口碑的,不但有同軸和光纖輸出,而且在數字輸出的素質上,基本繼承了QA550(QLS推出的純數字轉盤)的設計,是以有着非常不錯的數字輸出水準。IHIFI 812,最初的設計,也是有數字輸出的,不過輸出接口是非常少見的IIS接口,IIS接口由于抗幹擾性比較差(一般20CM以内的距離效果不錯),是以很少用作外部接口,不過後來學林測試,發現IIS輸出,對812的聲音有幹擾,而且瑞芯微本身的數字輸出效果也很一般,是以在出廠前,内部把IIS的數字輸出給屏蔽了,是以最終的産品上,雖然還有IIS的接口,但是實際上已經不起作用了。

2,遙控,本來說,作為一個随身播放器,遙控這個東西,應該是可有可無的,不過既然定位在了HIFI播放器,那還是有一定幾率用LO口接耳放或者功放來聽歌的,這個時候,有個遙控,就友善多了,QA350在這方面考慮得比較周到,而IHIFI 812,則沒有考慮這方面的需求。

3,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IHIFI 812的PO口和LO可能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兩個口設計得過于的接近,而且插口和面闆都沒有在同一個平面上,PO口為了友善大家插耳機,特意擴大了一圈,而LO口,由于面積的限制,沒有擴大,這樣就讓不少對錄線無法插入,尤其是現在好些的線材,用的都是百威,紐崔克這樣的頭子,基本上都無法插入,是以812标配了一條普通的延長線,不過這樣的設計,讓很多燒友手上的線材都無所适從。建議學林,既然IIS接口都屏蔽了,就幹脆把IIS接口從面闆上移除,然後把LO和PO接口拉開一點,分别擴孔一下,這樣可能更好一些了。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2927871.jpg"></a>

4,升頻,IHIFI 812也“時髦”了一把,用了一顆AD1896,将音樂強制升頻到24BIT/192K的規格,然後利用CS4398 來解碼,這樣看似不錯,但是現在大多數音樂依然是16BIT/44.1K的規格(812本身也不支援24BIT/192K的音樂播放),這就要經曆一個非整數倍SRC的過程,而非整數倍SRC,很多情況下,不但不利于音樂的提升,反而會有損音質,除非是在升頻之後,有專門的降低抖動之類的電路設計,這樣才有意義,七彩虹C4也有升頻設計,不過C4明顯考慮到了非整數倍SRC的影響,是以C4的升頻,基本都是按整數倍來的,也就是将44.1K升頻到88.2K或者176.4K,這樣至少理論上不會對音質有損,同時如果後面還有降低抖動等設計的話,音質就能得到明顯的提升,貼一張SOOMAL網站對非整數倍SRC的圖檔直覺說明一下。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2959883.jpg"></a>

同時,升頻的話,就會用到内部設計的晶振,812采用的是一顆24.576MHZ的晶振,對應的就是48K的整數倍了,原機上采用的這顆晶振宣稱精度是4PPM的,不過實際估計精度和相噪都很一般,喜歡磨機的朋友可以換換這顆晶振試一試,尤其是不能隻看精度,更重要的是要看相噪這項名額,或者也可以換成頻率為22.5792MHZ的晶振,這樣或者就可以對應到44.1K的整數倍了(沒試過,純屬猜測)。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024975.jpg"></a>

是以,單從設計上說,其實還是有不小的差異的,然後再來看看兩者的聲音,由于IHIFI 812才拿到手的時間還不是很長,是以可能還不是最佳狀态,QA350到手已經一年多了,應該屬于比較良好的狀态了。由于都是随身,大耳機伺候就免了,還是拿兩條比較常見的塞子來比比吧,SONY的EX90(低阻,但是靈敏度也相對較低,不是很好推,和傳統SONY風格不一緻,屬于監聽風格)和森海塞爾的IE7(森海裡,相對算是均衡一點的塞子吧),主要是比較下PO輸出,LO的話,以後有時間再來說道,因為要搭配耳放,需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多,而且兩者的推力,簡單說來,可以和很多中低端随身耳放,一較高下了。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049226.jpg"></a>

《Mombasa》,這是盜夢空間原聲裡的一首曲子,很有氣勢,考驗機器的動态和瞬态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121959.jpg"></a>

QA350 V2:一開始,聲音就顯得和有彈性,低頻下潛很深,動态大,氣勢足,表現得很出色。

IHIFI 812:一曲下來,總體風格上,感覺相似,不錯,氣勢上還是比較足,聲音的密度也足,空氣感也比較出色,但是細細比較的話,低頻下潛力度稍弱,聲音的分離度上也要相對差一點。

未知,香港某公司的一張試音碟上的選曲,醇厚男聲

QA350 V2:一種随意吟唱的味道,比較親切,展現了男聲的厚度和質感,人聲比較近。

IHIFI 812:質感稍弱,中頻厚度似乎比QA350略微厚一點,但是偏柔一點,人聲的距離要遠一些,沒那種壓迫感,比較輕松,低頻量感也要充足一點點。

《空から降ってきた少女》,久石讓的《天空之城》的主題曲,甜美而略帶傷感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152235.jpg"></a>

QA350 V2:給人的感覺就是聲場寬,高頻延伸出色,比較的舒展,比較有整體感

IHIFI 812:前半段演繹的較為柔美,後半段高潮部分,比較之下,能聽出高頻延伸沒QA350出色,但是能展現出一種淡淡的憂傷感。

《夜的鋼琴曲(五)》,選自石進的《夜的鋼琴曲》,一首适合靜靜聆聽的鋼琴曲,簡單的旋律,純淨的音樂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218360.jpg"></a>

QA350 V2:總體感覺上,清晰度高于812,有鋼琴的那種透亮感

IHIFI 812:比較下來節奏感還不錯,但是聲音卻稍顯含混,鋼琴聲的亮度不夠,不夠潤澤。

歡樂歌,本打算選一首古典歌曲,但是細細一想,選擇一首中國的國樂或者也不錯,是以選擇了這首歌,來自上海民族樂團,屬“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樂曲曲調明快熱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暢、由慢漸快,表示歡樂情緒逐漸高漲。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242635.jpg"></a>

QA350 V2:總體感覺歡快跳躍,聲音的分離度很不錯,後半部分,到達高潮,瞬态出色,聲音的結像表現得也很好

IHIFI 812:演繹得也很不錯,前半段感覺非常相似,但是到了後半部分,加入了更多的管樂和打擊樂,分離度的劣勢就展現出來了,大場面表現得一般,聲場橫向沒QA350寬,但是縱向貌似比QA350略好

《洪湖水浪打浪》,選自劉紫玲的《又見知音3》,經典女聲,婉轉透亮的聲音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316921.jpg"></a>

QA350 V2:整體感覺比較有情感的聲音,人聲透亮。

IHIFI 812:聲音有些齒音,但是整體感覺上也不錯,人聲表現比較的好。

比較下來,發現兩者的風格上,比較的相似,都有着不錯的聲音密度,聲音也比較的均衡,不過QA350 V2在聲音的分離度和解析上,略有優勢,在大場面時,分離度的優勢展現得比較的明顯,同時高頻的延伸也比IHIFI 812要好。IHIFI 812則在中頻厚度上,比QA350 V2略厚一分,聲音也相對較柔了一些,聲音有些粘滞感。同時IHIFI 812由于采用的是瑞芯微方案,帶有瑞芯微常見的EQ,喜歡自己調教EQ的,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口味調教。孰強孰弱,得看各位的喜好。據說兩者的耳放電路上比較的相似,在做推力對比時,QA350 V2的推力總體上比IHIFI 812要大一些(測試時,812的音量隻能開到80%,再增大時,812的聲音出現了嚴重的削頂失真,不知道是個例還是通病),不過推力在随身裝置上,都算得上首屈一指的。我就把兩者的耳放電路貼出來,熟悉電路的,可以自行比較一下。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347391.jpg"></a>

QA350 V2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421516.jpg"></a>

IHIFI 812

是以從上面的對比來看,IHIFI 812和QA350 V2,價位相似,構架接近,似乎真是針尖對麥芒,似乎兩者要争鋒相對的大幹一場。不過細細的分析一下,兩者的思路上,差異卻比較大。QA350 V2,算是一個純粹的播放器,一開始的設計思路,就是針對隻在乎音質的發燒友,為了有好的數字輸出,甚至采用了單片機,單線程這種極端的設計方式,最終确實換來了不錯的數字輸出和模拟輸出,不過也造成了簡單的功能,甚至連中文都不支援的遺憾,隻适合那種隻在乎音質,或者手上有解碼器,注重數字輸出的燒友;IHIFI 812的目的似乎就有些折中了,目标使用者群當然還是燒友為主,不過它也想兼顧一部分普通的使用者,在聲音的素質上略有些妥協,但是針對大多數人所關心的功能上,做出了改進,雖然基本舍棄了數字輸出這樣的重要功能,但是對于一台随身裝置,這或許并不是最重要的。

簡單的說兩者,看似咫尺,其實天涯。

最後上幾張IHIFI 812的圖,讓大家再近距離的觀察下。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2/223542539.jpg"></a>

<a href="http://down.51cto.com/data/2359595" target="_blank">附件:http://down.51cto.com/data/2359595</a>

本文轉自    yuxye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fishvsfrog/75503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