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下加載Windows 分區的問題
對于在目前國内使用Redhat Linux或者Redhat Fedoar Core Linux 的初級者而言,學習在Linux下加載Windows分區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Redhat系統在預設情況下是不會自動加載Windows分區的。要想在 Linux下使用Windows分區,這篇文章将會有所幫助。同時在Linux下加載USB接口的裝置也是一樣的道理。
本設定适合于Windows的FAT16 和 FAT32 檔案系統,不适用NTFS 檔案系統
在一般情況下SuSE在安裝的過程中就自動加載了Windows 分區,如果SuSE沒有自動加載起,則手工加載,加載Windows 分區要在root使用者下才可以。
打開一個終端,以root身份登入,輸入指令檢視locale,系統預設的編碼是UTF8.
把 Windows 分區加載到/mnt目錄下
(1) 建立需要挂載的目錄
mkdir /mnt/winC
//建立winC目錄,Windows 系統的C槽将會被挂載到/mnt目錄下的winC目錄中。
(2) 加載Windows分區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utf8 /dev/hda1 /mnt/winC
//加載Windows 分區指令,vfat 指FAT32檔案系統,如果是FAT16檔案系統,則是msdos;參數iocharset=utf8 是顯示中文的,如果沒有,則無法顯示中文目錄和檔案。/dev/hda1指第一個硬碟的第一個分區的位置在裝置目錄/dev下,a指第一個硬碟,如果有多個硬碟,則是b,c,d,......依次類推下去,如第二個硬碟則應該是hdb. 1指Windows 的第一個分區,一般是Windows 的c盤,d盤一般則對應的是5,可以在root身份下使用指令fdisk -l 檢視整個硬碟的分區情況。
如果locale是GB2312,或GBK,則iocharset參數為cp936,或者gb2312,即: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hda1 /mnt/winC
格式:
mount -t Windows系統檔案系統格式(FAT16—msdos,FAT32—vfat) -o iocharset=中文參數(cp936或gb2312或uft8) /dev/hdX? (X:指要挂載的硬碟,第一個硬碟是a,第二個硬碟是b; ?:指要挂載的分區) 被挂載的目錄
(3) 解除安裝分區
要解除安裝分區,則輸入指令:
umount /mnt/winC
(4)讓系統自動加載Windows分區
通過前三步,Windows分區是加載起了,但是當重新開機系統以後,系統就會自動解除安裝掉已經加載起的Windows分區。要使系統自動加載Windows分區,要修改/etc/fstab檔案。
使用一款可以打開fstab檔案的編輯器(我一般使用Vi編輯),在fstab檔案中添加以下參數:
如果locale是UTF8,則參數為:
/dev/hda1 /mnt/winC vfat defaults,iocharset=utf8 0 0
如果locale是GB2312,則參數為:
/dev/hda1 /mnt/winC vfat defaults,iocharset=cp936,codepage=936 0 0
//參數 0 0指系統不備份Windows 盤,參數1 1指系統不備份Windowsp盤。
然後儲存fstab檔案就行了。
(5)加載USB裝置
最常見的USB裝置是U盤,
a.在/mnt下建立一個名為usb的目錄。
mkdir /mnt/usb
b.加載USB裝置
mount -t msdos -o iocharset=cp936 /dev/sda1 /mnt/usb
注意:s指 SCSI裝置,在Linux下,系統把USB裝置認成了SCSI裝置。1指第一個usb 裝置。如有多個USB裝置則依次 類推。
c.解除安裝USB裝置
umount /mnt/usb
本文轉自 qq8658868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hujizhou/1336342,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