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語傷痛十五年

Paul Graham 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關于英語作為 IT 從業者的一個必需技能的問題。這個問題引起了各新聞網站和軟體開發者的關注[1]。由于提及“外國口音”,而且網際網路上有太多容易過激反應的人,這件事也引發了争議。不過這是這個問題最無聊的一面,我不會涉及。值得關注的是通常沒有人會談到“英語問題”。在這一點上我一直感到有些孤單,似乎這個問題隻會影響我。是以,我想在這篇部落格中分享一些我自己有關英語的經曆。

[1] http://paulgraham.com/accents.html

一個漫長的故事

我還記得1998年我和 Sullivan 在我米蘭的家中醉醺醺的同時嘗試去實作一個我當時在研究的攻擊方法。那個方法釋出在 BUGTRAQ 郵件清單裡,這裡有我們當時得到的簡單結果: http://seclists.org/bugtraq/1998/Dec/79。

請注意第二句裡的 “Instead all others”。我的英語現在仍不是很好,但這15年肯定還是有進步的。而 Sullivan 現在在美國和英國的大學執教,是以我想他英語已經很流利了(劇透:我還不是)。重點是,我們當時在研究一種新的 TCP/IP 攻擊方法,但我們卻沒法用英語把它寫清楚。那是1998年,我已經感到極度受限于自己用英語交流的困窘,沒法在閱讀英語技術文檔時不用在閱讀本身上花太多力氣。因為我需要用接近50%的腦力去閱讀文字,而非了解内容。

但不管怎樣,我始終認為能掌握英語是件不錯的事。我一直勸告人們不要花費精力去做技術相關的翻譯,因為我相信用一種通用語言來歸檔和注釋源碼會更好。況且對大多數人來說,掌握閱讀英語技術文檔的技能實際上不是什麼難事。

是以從1998年起,我慢慢學會了能像閱讀意大利文那樣輕松閱讀英文。我甚至學會了能以書寫意大利文的速度來寫作英文。盡管在這一點上我陷入了“局部極小值”,正如你們所見:我基本上隻能很快地寫一些蹩腳的英語,一些足夠表達我關于程式設計的想法,但不足以寫作一般性話題的英語。比方說,我不知道表示廚房裡大多數器物的英語單詞,也不了解複雜句子的構成文法,等等。如今,在最關心的話題上我能輕松交流了,也能讓其他人或多或少了解我寫的東西,是以提高自己英語水準的壓力已經減小了很多…不過,我最近意識到這隻是我關于英語的問題裡很小的一點。

歐式英語,一種有趣的語言

雖然最終能随心自如讀寫英語了,此前我卻幾乎未曾和來自英語國家的人交流過。以前我一直是用英語和其他歐洲國家(非英國)的人交談,比如法國人、德國人和西班牙人。

如今這些國家中使用的英語其實是學校英語課程裡使用的英語…這種語言跟美國或英國的英語幾乎沒什麼關系。他們稱之為 “BBC 英語”,但事實上不是。這是一種使用英國英語文法,但極度簡化過的語言。

那種版本的英語的确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能友善地交流。它的基本文法很容易掌握,隻需幾個月的練習,你就能用它來交談了。單詞的發音在除英國外的其他歐洲國家也都差不多一樣。是以這種英語還是很好用的。

隻是有一個問題,這種英語跟英、美、加以及其他英語國家所用的真正英語是沒關系的。

英語,總歸有點亂

現在我分享給大家一個關于英語的秘密:英語是一種散亂的語言。我們意大利擁有悠久的曆史,隻是政治上統一比較晚。不同的地區人們使用不同的方言,口音也很重。1950年(“電視語言統一化”始于這一年)之前,人們都還使用各自的方言,意大利語隻有極少數人懂。西西裡語——我多數家人使用的語言——要早于意大利語數個世紀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cilian_language)。

但意想不到的是,不同地區的人在交流上并沒有障礙,甚至是與來自瑞典語區的人。意大利語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之一,語言本身備援性很強。意大利語可以說是資訊熵很低,單詞一般很長,但每個單詞的輔音和元音搭配得很好。沒有單詞需要特殊發音規則。隻要知道每個字母的讀音,外加少量特殊組合字母,如”gl(元音)”、”sc(元音)”,你基本上就能正确拼讀出99.9%第一次見到的單詞。

不同英語國家的人們在互相交流上障礙正表明了英語是多麼的奇怪。對于我和其他來自非英語國家的人來說,想要弄懂一個英國人到底在說什麼非常、特别、極其難!

就因為英語的這個“特點”,口音不是我的問題(事實上我覺得這個隻要花足夠的功夫就能輕松解決),而了解别人究竟在說什麼才是。竊以為啊,Paul Graham 提到“口音”,其實是事關英國和美國人在這個問題上的不友好态度。英美的朋友們啊,你們不了解我們,我們也不懂你們在說啥。而且很少有人能在知道你聽不懂時試着放慢語速。經常是我說了我沒聽懂,結果他還是一樣以光速來重複剛說過的話。

不要先學書面英語!

我認為自己學習英語如此之慢的一個原因是我從閱讀英文開始,但卻從不去聽。我的腦袋總想把書面用詞和一些有意思但根本就不存在的發音聯系在一起。我建議如果你正在學習英語,那就盡早開始去聽英語口語。OSX 的 say 程式是個不錯的輔助工具,它能為大多數英語單詞很好地發音。千萬不要學一個新單詞而不去學它的發音。

内向,還是外向?

在學習英語的經曆中,最讓我驚訝的事之一是對一門語言掌握的生疏竟能讓人變得内向。在外向人群居多的意大利,我也屬外向者。在我家人居住的西西裡島,那裡外向的人就更多了,我家人多數都性格外向。我感覺自己可能是人群中的焦點(但願我不是,不過反正我就是很外向)。但現在一旦需要用英語交談,我就再也不像個性格外向的人了,因為交流上會有障礙。每次需要參加某個會議,或是需要認識其他人時,我就很難受,那簡直就像噩夢。

太遲了,我們還是學英語吧

我覺得英語隻不過是文法簡單點,但并不适合作為通用語言。但現實是英語已經赢了,沒有機會再改變這一狀況。能夠更好地用英語交流會是個很好的選擇,盡管這也意味這你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學習。這也正是我在努力做到的,我在盡力去提高英語水準。

我亟需提高英語水準的另一個理由是,十年之後我不大可能再全職程式設計。合邏輯的選擇是轉到 IT 管理工作上,或是從事大型項目管理,那時不需我要寫太多代碼。如果你認為自己作為開發者而需要掌握英語,那麼在典型 IT 公司的其他類型工作中你隻會更加需要,即便你實際“隻是”管理許多程式員。

然而英語母語者也應該意識到,許許多多的人正在很努力地學習這樣一門難以學習的語言:學習它不是因為興趣,而是很多人希望能更好的交流才付出巨大努力的。

我期待着終有一天不同的口音可以彙合成一種容易了解的标準語言,這種語言也能作為英語使用人群的通用語。

本文由 伯樂線上 - Elliptic_Yang 翻譯自 antirez。歡迎加入技術翻譯小組。轉載請參見文章末尾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