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樂“出圈”二胡燃爆熒屏《似是故人來》帶您體驗弦音飛揚

作者:光明網

近年來,中國國樂正在火熱“出圈”。從去年國樂大師方錦龍與百人樂團競演引爆全場,到不久前一曲琵琶演奏《蘭陵王入陣曲》驚豔四座,再到如今的“國風少女”陳依妙以一把二胡燃爆熒屏……老中青三代國樂演奏者和愛好者接力,使中國國樂在“Z世代”中越來越受歡迎和喜愛。

兩根弦奏出千種風情

二胡傳承國樂文化

在中國的傳統國樂中,二胡藝術成熟較晚,卻在最近一個世紀廣為流傳。雖隻有兩根弦,卻能拉出百般情思、奏出千種風情,成為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象征。

今晚21:00起,大型實景文化類深度訪談節目《似是故人來(第二季)》二胡篇,邀請到二胡演奏藝術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宋飛作客,希望以二胡為代表,探讨中國國樂發展演變與傳承創新的軌迹。

國樂“出圈”二胡燃爆熒屏《似是故人來》帶您體驗弦音飛揚

二胡曆經千年發展

《二泉映月》最受中外聽衆歡迎

據宋飛介紹,作為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胡琴(二胡),始于唐朝,古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

國樂“出圈”二胡燃爆熒屏《似是故人來》帶您體驗弦音飛揚

劉天華是現代派的先輩,他主張改進國樂,借鑒吸收了西洋音樂的作曲理論和小提琴的演奏技術,對二胡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改革。他創作的《空山鳥語》《光明行》等作品,更使二胡大放異彩,使一直處于民間的二胡終于登上了音樂藝術的大雅之堂。

華彥鈞(阿炳)則在因循傳統、從民間汲取營養這條道路上,大大推動了二胡的發展,意境深遠的《二泉映月》就是其代表曲目,一直以來備受中外聽衆的喜愛。

制作一把二胡

工序竟多達160道

一把二胡的誕生,需要經過160多道制作工序,最後的工藝是上弦,捆千斤、裝琴碼、配琴弓……

“幹燥的琴桶要放置兩三年,以适應氣候,從備料到成琴,過程相當漫長。”二胡制作師說。

“(因為)制作材料不同,(是以)每一把二胡也像人一樣有差異,它成為一個生命體以後,會有自己的個性,聲音上也會有不同的特點。”宋飛介紹說:“二胡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曆史民俗生活的記錄,用心、用腦、用耳去感受旋律,便能聆聽到遠古的智慧之聲。”

國樂“出圈”二胡燃爆熒屏《似是故人來》帶您體驗弦音飛揚

今晚21:00黃金檔,《似是故人來》,邀你走進二胡的世界,在弦音飛揚間感悟曆史變遷。

國樂“出圈”二胡燃爆熒屏《似是故人來》帶您體驗弦音飛揚

來源: 江蘇衛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