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構大型網絡時,尤其是全Cisco的裝置的時候,我們更加喜歡使用EIGRP而勝過OSPF。
這是因為好多EIGRP中的Features在OSPF裡面我們無法實作,比如:EIGRP是唯一一個支援非等值負載均衡技術的路由協定,或者說我們更加樂意去用Cisco的裝置去搭配Cisco的Protocol。
那麼,是什麼決定着EIGRP在轉發資料包的時候的路徑規則呢?這就需要用到FD、AD,後繼和可行後繼的關系了。
AD,下一跳節點到目标網絡之間的大家開銷,這個大家比較好了解,就是以目前你所站的路由器開始算,下一跳與目标網絡之間的cost。
FD=從本地路由器開始算起到目标網絡之間的cost,
這樣換算下來:
FD=下一跳路由器的AD+本地路由器到下一跳路由器之間的cost。這點對于初學者來說是一個不好了解的地方,不過沒關系,畫個TOP,然後慢慢看看就會明白的。
那麼由此可以得出,最佳路徑=最小開銷=最小開銷的FD
後繼=現在EIGRP所用的最佳的路徑,那麼為什麼說EIGRP的彙聚速度是很快的呢?那就是,當EIGRP在計算路徑的時候會一次性的計算2條路徑,一條最佳的稱作後繼,那麼另外一條backup路徑,稱為FS,即:可行後繼,EIGRP會同時算出這兩條路徑,一個現在用,一個留着以後備用,是以EIGRP的彙聚速度是非常快的。
那麼,是不是任何的路徑都可以成為FS呢?其實不是的,成為FS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FS的AD必須要小于後繼的FD)
是以,在建構EIGRP網絡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有,FD,後繼,可行後繼(當然,是在大型備援網絡中)
關于DUAL:
DUAL為每個目标網絡選擇低開銷值,無環路的路徑
AD:鄰居到目的網絡的開銷(cost)叫做AD,
FD:自身通過該鄰居到達目的網絡的開銷(cost)叫做FD。
Successor:FD最低的路由器叫做successor,successor用來轉發資料包,如果FD相同,可以存在多個successor。預設情況下,最多4個successor會添加進路由表(可以被配置到最多6個)。
Feasible successor :DUAL還會保留備份路徑,備份路由器被叫做可行後繼。成為可行後繼路由器的條件是,這台路由器的AD比目前後繼路由器的FD小。
DUAL是一個有限狀态機,用于選擇将哪些資訊存儲到拓撲表和路由選擇表中。是以,DUAL内嵌了用于完成所有EIGRP路由計算的決策程序。它記錄鄰居通告的所有路由,根據路徑成本來選擇到每個目的地的有效的,無環路路徑,并将其加入到路由選擇表中。
通告距離和可行距離
AD是鄰居路由器前往特定網絡的EIGRP路徑成本,這是下一跳路由器到目标網絡的路徑的路徑成本。
FD是目前路由器前往特定網絡的EIGRP路徑成本,它是從EIGRP鄰居獲悉的AD和目前路由器前往該鄰居的EIGRP路徑成本之和。
後繼站和可行後繼站
後繼站是一台用于轉發分組的路由器,它有一條成本最低且沒有環路的到目的地的路徑。
如果EIGRP拓撲表中有多條前往給定目标網絡的路徑的FD相同,則所有這些後繼站(預設最多4條)都将被加入到路由選擇表中。注意,是FD而不是AD決定了哪條路徑是最佳的,并被加入到路由選擇表中;AD隻是被用來計算FD。
可行後繼站(FS)是提供備用路由的路由器。經由可行後繼站的路由必須是無環路的,換句話說,它不能環回到目前的後繼站。
在确定後繼站的同時也標明可行後繼站。要成為FS,下一跳路由器前往特定網絡的AD必須小于目前後繼路由的FD。可行後繼路由存儲在拓撲表中,可同時存儲多條前往同一個網絡的可行後繼路由。
DUAL運算過程
確定FS沒有環路的數學公式要求備用路由的AD小于後繼路由的FD。如果次優路由的AD大于或等于後繼路由的FD,将沒有FS。在這種情況下,将使用發現過程來查找到網絡的替代路由,該過程使用EIGRP查詢和應答。
當DUAL确定需要給鄰居傳輸一個分組時,并沒有實際生成分組,而是直到傳輸的那一刻才生成。傳輸隊列中包含一些小型号的定長資料結構,指出了傳輸分組時應将拓撲表的哪些部分包含在分組中,這意味着傳輸隊列并不會占用大量記憶體,同時分組中包含的是最新的資訊,如果某條路由多次改變狀态,分組隻指出其最後的狀态,進而減少了占用的鍊路帶寬。
本文轉自zcm8483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haolun/99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