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磨損了壯士的豪邁,剩下斷斷續續的歎息,不能自已。
奮鬥成了無數個年輕時代的代名詞,為了更加公平和穩定的競争平台,很多人放棄了安逸,在茫茫人海中追逐着夢想。
追着追着,開始了新的一陣又一陣的迷茫,不确定性透露出内心的失落,極度的不安全感誘發了“想和這個世界聊聊天”的感慨。
孤獨的内心開始滋生妥協的呼叫聲,仿佛投入熱鬧的人海就能獲得新生。而真正出賣自己本心的後果便是:又一次陷入新的寂寞中,不能自拔。
這個世界太豐富了,但是又不是那麼完美。到處都是一股銅臭味,衍生出的爾虞我詐和慘淡可悲的妻離子散更是數不勝數。
内心需要一片淨土,身處鬧市而不喧嚣的平和心境。追崇自由的理想,羨慕遨遊四海的灑脫,但是在現實中一次次的受挫,究其本質,無非“放不下”而已。不在乎難免顯得無情,有情終被情義累,一切沖突的深刻道理,不經曆是無法深刻體會的。
人喜歡一意孤行,認為自己總是最正确的。其實站在對方的立場,這個完全可以了解,也無可厚非,因為“趨利避害”的習性讓我們學會了最優化選擇。但是最可憐的就在于每個人的格局和境界是不一樣的,你的“理想國”在别人看來也許是虛無缥缈的極樂世界,也許是毫不起眼的下裡巴人才會想到的天堂。是以我們不要輕易地評判任何人做出的任何選擇,而應該結合當事人的人文素養來看待每一件事情背後的故事。
長遠來看,大多數人在大局勢之前不過是一個個默默無聞的個體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奔忙一生。像極了一個無聲的動态平衡,暗夜的一聲驚雷,也許讓一部分人如夢初醒,而更多的人安土重遷,潛意識裡不願醒來罷了。醉生夢死的享受不過是痛苦的宣洩而已,這個躁動的圈子裡多數是丢了底線的遊魂惡鬼。
一部小清新的文藝作品讓很多人陷入了甜蜜蜜的想象,而現實的落差加劇了不滿的程度。是以,任何表面光鮮的事情,背後不一定好受,真正的經曆讓你開始學着明白珍惜的意義。如果陷入空想主義,那麼一切都失去了實際的意義。走出來,去看看,試着做一做,嘗試互相了解:了解他人,了解社會,此時再和這個世界平和地聊聊天,也許你才明白人生的道理和活着的意義。
為了這個軀體,不斷地付諸努力,滿足财、色、名、食、睡的欲望,不過是思想誘惑的結局。如果不能激發潛意識的指引,接觸靈性的思考,那麼始終會在霧霾中呼吸,一邊抱怨,一邊還無法離開。當妥協了霧霾,兒孫後代還有誰能想到曾經的藍天白雲?等兒孫後代妥協了瓶瓶罐罐的氧氣混合物去呼吸,誰又能想到還有天然的氧氣是什麼滋味?
于無聲處聽驚雷,不要讓妥協帶你一路下滑,做一個明白的人,讓自己心能得以安放,時常可以平靜地和自己的人生聊聊天。
本文轉自 昊洋教育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zdytesting/1830560,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