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筆記 希特勒崛起最後一塊拼圖沙赫特

作者:tebdy

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大蕭條徹底摧毀了德國經濟,600萬人失業意味着數百萬家庭失去穩定經濟來源。德國既沒有英法那樣衆多殖民地提供足夠大的市場慢慢調理,也沒有美國那樣充足的資金通過大規模基建自救,東西既賣不出去也借不到錢,魏瑪政府執行的自由經濟政策對此毫無辦法。

“必須要國家幹預經濟才能拯救德國”辭職多年的前德央行行長沙赫特堅定的對一個小胡子說道“德國的經濟複蘇需要國際資本輸血,國際金融資本眼下元氣大傷,等他們有能力借出錢,我們早就成了第二個蘇聯。”當時德國議會德國共産黨席位已經達到17%,僅次于納粹黨成為第二大黨。經濟危機導緻的階級對立和蘇聯計劃經濟抵禦經濟危機的完美示範,讓越來越多的德國人相信,沒收資本家和容克地主的資産,走社會主義道路,實行計劃經濟,德國一定可以迅速走上複興之路。

二戰筆記 希特勒崛起最後一塊拼圖沙赫特

沙赫特深吸一口煙,若有所思的看着眼前的這個小胡子,小胡子也安靜的欣賞着這位經濟天才,腦子裡不斷閃現的“政府幹預經濟”讓他内心焦急而又不安。

“我關注了你的一些觀點,你是一位強勢的領袖,政府幹預經濟的政策需要這樣的鐵腕領袖”

從此希特勒有了他自己的經濟政策,不再是隻會組織口嗨遊行的脫口秀演員群組織者,而真正的引起了資本财閥們的注意。

在沙赫特的運作下,希特勒開始頻繁遊說德國工業界和金融界巨頭,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經濟政策。把自己塑造成資本家财閥們忠實的戰友,對抗共産黨的戰士。“共産黨執政,會摧枯拉朽的沒收資本家一切财産”當然資本家們不是喝茶磕瓜子的脫口秀觀衆,沒有些真東西是不會拿出真金白銀給你站台的,小胡子不慌不忙的拿出一厚本經濟改革計劃。

除了正常的沒收猶太資本家資本轉移社會沖突,打擊工會,發行公債,國有資産再這些操作,最重要的三點:

一 重整軍備和基建将成為經濟複蘇的火車頭。出口疲軟自身市場體量又不足的前提下,軍備和基建将消耗大量工業産品刺激經濟複蘇和勞工就業。

二 擴大壟斷組織加速生産與資本集中。通過強制卡特爾化和淘汰中小企業,在各行業形成壟斷資本,消滅自由競争。

三 政府全面幹預國民經濟,實行國家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在壟斷組織基礎上建立經濟調節機構,交由壟斷寡頭和納粹黨員共同管理。調節機構擁有政府機構的權利,統一歸帝國經濟部下設的全德經濟院管轄。按軍事化方針制定國家經濟政策和法令,對國民經濟進行幹預和調節。在這個體制中,壟斷資本和國家實作了高度融合。

舉個例子吧,正式實行這套政策後,全德經濟院17名成員中有5名納粹黨員。國營鐵路管理委員會16名委員中,資本家和納粹官僚各8名。國家銀行16人管理委員會中,克虜伯之類的人士和納粹進階官員各占一半。納粹上台後迫使一些公司銀行改組上層上司,清洗反納粹人士和猶太人,一批納粹頭目進入大公司大銀行的董事會任董事或董事長。

資本家放棄了部分企業決策權,換來壟斷地位,與國家機器深度綁定,自己成為紅頂商人可以制定生産計劃。

這一套經濟政策組合拳下來,沒有哪個資本寡頭會扛得住,如果一次沒轉過彎,那就再來一次。總比被共産黨沒收财産好,更何況如果納粹德國蒸蒸日上,自己也可以财源滾滾。

結果就是資本寡頭們站在了希特勒身後,而希特勒身邊,正式那位财神爺沙赫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