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自媒體建設手記】一、打個地基

做自媒體,我是認真的

根據我的2019年個人發展計劃,要做一個自媒體,經過1個半月的精心準備,自媒體計劃終于正式啟動了,而這背後涵蓋了大量的思考、策劃、設計、準備和技術性的工作,伴随着自媒體的内容輸出,我也把建設的過程記錄下來...
一、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1、積累的分享     2、自媒體的進化     3、價值觀的輸出     4、一種商業模式 二、我要做怎樣的自媒體     1、價值觀的思考     2、我的參照模闆 三、我準備怎樣來做自媒體     1、承認缺陷,不碰視訊與直播     2、全平台主次分發政策     3、技術驅動的思路     4、佛系營運理念

    在過去10年工作、創業的社會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案例與思考,我想把其中有價值的部分整理出來,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我的本職工作是軟體應用架構設計和編碼,在這個領域,也積累了相當數量的代碼、資源、方案和思路,希望分享出來能幫助到廣大的程式員。

    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時候都會有不一樣了解,把這些過程記錄下來,是值得而有趣的。歲月前頭轉身回看,這些積累的分享一定會有獨特的味道。

    在過去我也一直有撰寫部落格的習慣,但為何還是給自己定位了一個全新開始的自媒體身份。因為在我的了解下,自媒體和部落客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基礎軟硬體工具愈加發達,資訊通道足夠流暢、平台賦能越來越充分的情況下,個體價值較強的人,很容易脫穎而出,輸出載體也不僅僅是傳統文字,還包括富媒體文字、靜态視訊、動态直播等等,這些輸出的過程更是涵蓋策劃、編導、拍攝、剪輯等多種方式和技巧,又進一步提升了原始内容的品質。

    部落格時代甚至紙媒時代,原創作者隻需要關注内容品質,剩下的交給平台,而自媒體不僅要做内容輸出,還要親自操刀内容的營運,而營運領域的複雜和多變,又是更大的挑戰,能獲得更多的學習成長,這也是我向往的事情。

    自媒體也可以是體量巨大的價值體,甚至比肩企業實體,這颠覆了很多傳統的工作觀和社會秩序,伴随着KOL概念的流行,某些自媒體更成為了驅動社會變革重要因素,這就是時代的力量,我也想迎合這樣的發展,深入其中探個究竟,趕一趕自媒體這班車的晚集。

    在我30歲的時候,對意識形态還有階級鬥陣的了解又達到了新的層次,眼看國外泛自由化泛濫,白左橫行,一地綠毛,國内又娛樂至死,人口停滞,社會問題頻發,民族即将陷入危機。甚至在技術領域也政治正确嚴重,看似各路技術開枝散葉大步向前,實則大量無知的自由小鬼大權在握攪的天翻地覆,這些其實就是長期價值輸出的結果。有時候你會發現真理真的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我也想去做一些改變,這種改變,必須要學會主動輸出價值,有時候這甚至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争,需要勇往直前。

    在當下,自媒體無疑是最合适我去做價值傳遞的載體,日常分享經驗,積累粉絲。當你的價值體系能夠邏輯自洽,獲得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的時候,那就會形成群播效應,步入快車道,價值傳遞進入良性循環。

    自媒體也成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内容輸出帶來流量,流量通過廣告聯盟和定向廣告獲得收益,價值輸出聚集粉絲,粉絲帶來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和拿稿費的紙媒作者不一樣,自媒體已經具備了超越部分傳統企業經營的商業能力。在具備内容輸出能力的情況下,如果做自媒體比做企業經營更掙錢,那這種高效的模式何樂不為呢?

    在我日常的對其他自媒體的閱讀中,會看到眼花缭亂的技巧和方法,也能窺見混亂、投機甚至作惡。我想,我不是聖人,也希望借力打力,也想用資訊差換取資源,也會使用小技巧來吸引粉絲,但這其中的行為邊界如何設定,道德底線在哪裡,是需要慎重拿捏的,是以如果開始做自媒體,第一個要思考的就是價值觀問題。

    我會有怎樣的價值觀呢,我總結有如下幾條:

堅持原創内容的用心輸出。不論是自有文字的撰寫,還是第三方資源的整理釋出,都堅持以原創心态用心制作,保證内容的高水準輸出,不随意輸出,不爛輸出。

對版權的尊重和保護。考慮到我所擅長的搜尋領域能夠貢獻大量的冷門、獨家資源,那就就涉及到了版權問題。綜合權衡後,我還是決定去做這些資源的分享,但會做好正版購買提醒,也留好順暢的侵權删除通道。

保證内容的真實性和邏輯自洽。很多自媒體會通過誇大甚至臆想的方式來編造内容,雖然短期内吸引眼球,但從長遠看,一定會邏輯無法自洽而降低品牌公信力,我想我不能這樣做,内容的戲劇極限是根據實際案例恰當改編。

多多參與社會話題的讨論。很多自媒體會公開表達自己不參與政治讨論的立場進而避雷,但我在了解的同時完全不認可這樣的做法,在我看來,别說政經不分家,即使是娛樂,也無法和社會現實完全脫離幹系,對事情思考的深度也取決于對社會的認知程度。我想我願意冒一定風險,聰明的在合理範圍内,也盡可能的多多思考社會問題并發表見解,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

想方設法賺錢自循環。在微網誌觀察衆多大V很久後,我有一個思考,自媒體的立場深度,取決于自己生活的富足程度,越是有額外收益自給自足,越是能公開的、站着的通過自媒體賺取收益,那就越能夠清晰無憂的表達立場和觀點。是以賺錢這一觀念,會融入我的整個自媒體建設過程,包括廣告、廣告聯盟、打賞、合作、電商等,都是會嘗試方向,至于賺錢的價值邊界,我覺得隻要認為自己是站着的就行了。

    雖說我的偶像有限,但在自媒體領域,還真有一個特别佩服、特别喜歡的,微網誌名叫《股社群》,公衆号名叫《招财大牛貓》,證券行業的優秀自媒體,我以為,不論是在文字功底上,領域專業性上,還是在自媒體營運方法上,他都做的非常出色而又與衆不同,更難得的是三觀健康,在不胡編亂造的情況下每日一篇依然輸出品質極高。完美的诠釋了什麼叫一邊在自己喜歡的專業領域慷慨分享,一邊順帶着把錢給掙了(保守估計每日僅打賞數額在3-5萬)。

    我的自我剖析和他很像,在我的業務領域,除了文字功底稍差一些(寫文章慢),深廣度儲備和輸出能力甚至更佳,我想他是我在自媒體上努力的方向,也希望能有所超越,做一個獨特的優秀自媒體。

    終于到了關鍵環節,下面我把最近1個多月來對于如何做的思考和已經開展的工作詳細介紹一下。

    雖然現在短視訊很火,抖音、B站等視訊平台機會很大,我也具備視訊編輯能力,但我所輸出的内容,包括經驗案例分享、資源分享、技術分享等等,始終和視訊不太靠邊,而唯一可能的技術教程的視訊或直播輸出,也不是我感興趣的領域。是以這個熱點和紅利,就戰略性放棄了,隻保持關注,不涉足其中。

    文字輸出的平台很多,最重要的當然是微信公衆号,除此以外,其他流量平台也不容小視,我比較自信自己的内容品質,是以定下了全平台分發政策,公衆号首發外,其他平台均同步釋出,進而争取更多的流量導入和發光機會。

    目前標明的分發對象包括:

大平台類:包括公衆号、百家号、頭條号、知乎專欄、微網誌頭條、簡書。

技術平台類:包括部落格園、CSDN、Github、SegmentFault、伯樂線上、開源中國、51CTO、雲栖論壇。

其他自媒體:尋找領域内适合投稿的優秀自媒體,主動投稿。

    我是做軟體架構的,這麼多年的各類業務設計中,也一直堅持技術驅動的理念,這次也不例外,自媒體也可以技術驅動,具體來說,我有這些準備:

微信公衆号技術化處理。其中包括:1)托管微信訂閱号,實作對自定義菜單、往來消息處理、關注取關使用者等全面托管處理,并基于托管實作定向回複等進階功能。2)開發微信服務号,通過微信開放平台,做一個與訂閱号相關聯的服務号的托管儲備,用于後續的進階會員管理、電商等功能拓展。這塊的托管已經做好了,部分功能界面如下:

使用Markdown格式的文字編輯。在跨平台傳播上,MD無疑是非常優秀的,撰寫簡單,跨平台性好,便于存儲,渲染時也能通過CSS二次定義樣式。同時經過觀察,雖然大部分平台支援MD格式,少部分還停留在傳統的HTML編輯器,經過多方選型測試後,又引入了有道雲筆記的桌面書寫工具,具體政策為

        1)在有道雲中通過MD格式進行文章的本地撰寫。

        2)在支援MD格式的第三方平台複制MD代碼直接釋出。

        3)在不支援MD格式的第三方平台複制有道雲預覽頁面H5粘貼釋出。

++建設自己的圖床++。圖檔是文章釋出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第三方平台會限制使用自有圖床,而也有平台支援第三方圖床,考慮到平台會進行圖檔審查,有失效風險,是以本地版本的文章内容,決定自建圖床,我的建設政策為,阿裡雲OSS存儲+阿裡雲CDN通路+本地小工具上傳,阿裡雲的兩個雲産品的配合政策,可以到我的部落格園找一下曆史文章,有過詳細介紹,而本地小工具也很簡單那,上傳+生成MD格式位址,如下圖:

做好釋出登記。平台多了以後,哪個釋出了哪個還沒釋出,一定要做好準确記錄,後期計劃納入系統中進行精細化管理,目前使用Excel表格臨時代替。

技術性漲粉。考慮到訂閱号已經托管,而我在資源搜集上又有獨到的資訊源和搜尋能力,是以從技術上設計了一個漲粉的閉環邏輯,具體政策如下:

        1)在管理背景做一個完整的資源資訊管理。

        2)每次在管理背景建立資源後,将實際的資源檔案打包上傳百度雲、騰訊雲等雲服務平台,獲得分享的下載下傳位址更新到資源資訊中,并在管理背景下載下傳分享圖檔。

        3)建立一個文章,用于詳細的介紹這個資源内容,加入資源分享圖檔,釋出到微信訂閱号,并将文章詳細介紹位址更新到資源資訊中。

        4)在其他平台釋出資源文章或者資源下載下傳資訊。

        5)需要資源的使用者看到分享圖檔的文字描述後,關注訂閱号,回複通關密碼,獲得最終下載下傳位址。

        到這裡為止,完整的獲粉邏輯就結束了,管理邏輯較為複雜,但對使用者來說,是平穩順暢的。

    内容輸出後,就需要進行營運,我的營運思路相對簡單,初期隻有兩點,簡稱佛系營運。

堅持内容品質驅動。我始終相信自媒體隻要内容好,品質高,就不缺聽衆和傳播,機會和成長會主動找上門來,除了适度的使用一些圖文技巧、标題文字技巧外,是以我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核心内容建構上,剩下的擴散機會就随遇而安了。

适當的分發和投稿。當然了,我也會做一些适度的分發,主要包括在朋友圈、自己熟悉的微信群裡傳播,以及向領域内合适的其他媒體、自媒體投稿。

好了,所有基礎準備工作就是以上這些啦,做自媒體,我是認真的

下面放兩個已經輸出的内容,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上一篇: 腦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