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磁盤管理
拿到一塊硬碟,我們需要幹嘛呢?
一般的情況下,我們要根據具體的需要,對磁盤進行管理,比如劃分磁盤分區,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mkfs /dev/sd 或mkfs /dev/hd對磁盤進行分區,一個磁盤上,最多有四個主磁盤分區,當然也可以有三個主磁盤分區,一個擴充磁盤分區,總的來說就是主磁盤分區+擴充磁盤分 區<=4,而在擴充分區中,可以建立多個邏輯磁盤分區。
在建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fdisk來建立,在建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使用-t來指定建立磁盤分區的檔案類型,常見的檔案類型 有:ext2.,ext3,swap,fat,vfat,jfs,xfs等,建立完成後,可以使用fdisk -l 檢視磁盤分區,在使用fdisk建立分區的時候,會出現一個互動式的建立分區的過程,在裡面,我們可以使用d來删除指定分區,使用n來建立新的分區,使用 p來列出現有的磁盤分區,使用t來指定建立磁盤分區的類型,w來儲存所做的所有操作。
建立完分區後,有些時候會出現不顯示新建立的分區,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partprobe+磁盤名來重新讀取一下磁盤分區,如:partprobe /dev/sda
建立完分區,我們還要對磁盤進行格式化,而格式化的指令有兩個常用的:
1、mkfs ,使用-t來把指定的磁盤格式化成不同的類型
2、mke2fs,這個指令比mkfs的功能更加強大,如使用-b來指定block的大小,使用-j來把ext2的格式化成ext3的,使用-L來為磁盤添加卷标,使用-m來給管理者留下一個預留的管理空間,通常是使用百分比。
如果磁盤格式化不和使用者的意願,還可以使用tune2fs來修正磁盤,他的選項和mke2fs類似,其中還有一個-c的選項,是用來指定挂載多少次系統會自檢,預設的情況下是20次,180天自動自檢一次。
前面的工作昨晚了,就要對磁盤進行挂載了,在挂載中,我們嘗試用mount指令,取消挂載使用umount指令,在/dev/fstab檔案中,可以指定 系統啟動時候自動挂載的檔案系統,當然,在mount中,有個remount的選項,可以在不用解除安裝的情況下,就能修改挂載的資訊。對于寫入/etc /fstab檔案的,可以使用mount -a來自動挂載。
挂載完後,我們有的時候要解除安裝,有的時候,當我們解除安裝的時候,會出現繁忙的提示,我們可以退出目前目錄,也可以使用fuser -v +挂載點,可以檢視目前登入的使用者,管理者可以強制其退出,使用fuser -km +挂載點,可以踢出使用者,這樣就能退出了,以上是從拿到一個硬碟到最後使用,
linux下的磁盤管理
類型:
ext3.ext4.ext2.xfs.jfs.feiserfs.iso9660.swap.vfat.ntfs
fdisk -l 檢視磁盤分區
fdisk /dev/sda 可以打開一個管理磁盤分區的互動式管理
d:删除一個分區
n:建立分區
p:顯示系統上的分區
t:調整分區類型
q:不儲存退出
w:儲存退出
擴充分區不能格式化
partprobe +磁盤名字 重新讀取一下分區表,不需要重新開機系統
eg:partprobe /dev/sda
mkfs 磁盤格式化指令
-c 檢查是否有壞塊
-t (ext2,ext3,vfat...)格式化成檔案的類型
mkfs [2[Tab]]
mkfs -t ext3=mkfs.ext3
mkfs -t fat=mkfs.vfat
mkfs -t ext2=mkfs.ext2
eg: mkfs -t TYPE /dev/sda5
blkid : command-line utility to locate/print block device attributes
mke2fs 磁盤格式化指令,功能比mkfs更強大
-b block_size {1024|2048|4096}
-c 檢查磁盤是否壞塊
-j 日志檔案系統,就是格式化成ext3的,否則就是ext2的
-L 指定磁盤卷标的
-i 指定type/inode比例(預設128個位元組一個inode)
-n 指定type/inode的比率
-m 給管理者留下一個管理空間(預設5%)
fsck 用于檢查檔案系統的
-t 檢查檔案系統類型的
-a 自動修複
tune2fs 修正磁盤的系統
-j 直接把ext2更新到ext3
-L 修改卷标
-l 檢視系統supperblock的資訊
-m 修改管理者預留白間大小比率
-c 指定挂載多少次就自檢(預設挂載29次,0,-1 關閉自動自檢)
-i 指定每隔多少時間自檢一次(預設180天)
-o 設定目前分區預設挂載選項的
dumpe2fs
e2label 檢視卷标,也可以加卷标
e2label /dev/sda5 MYDATA 添加卷标
e2label /dev/sda5 檢視卷标
mount [-t fstype] [options] DEVICE MOUNT_POINT
-t ext3,iso9660(CD光牒)
-r 隻讀
-w 隻寫
-a 自動挂載所有的檔案系統
-n 不寫入 /etc/mtab
mount 可以檢視系統挂載的,可以在/etc/mtab檔案中有實時的記錄
-o defaultts
async 異步寫入
noatime 不更新通路時間
dev
exec 執行二進制檔案
noexec 不執行二進制檔案
/etc/fstab系統啟動過程自動挂載的檔案系統
mount -o remount,rw /dev/sda5 不用解除安裝就能重新挂載原本的位置
umount DEVICE
umount MOUNT_POINT 要是正在占用的時候是不會解除安裝的,退出來就可以解除安裝了
/etc/fstab檔案格式
6個字段:
1、要挂載的裝置:/dev/sda5,LABLE=mydate,UUID=""
2、挂載點:
3、檔案系統:
4、挂載選項:如果有多個選項,選項間使用逗号隔開,eg:defaults,acl
5、轉儲頻率(備份):0(不做任何備份),1(每天都備份),3(每個一天備份)
6、檔案系統的自檢次序:0(不自檢),1(隻用root),2,3,...9
寫入/etc/fstab檔案的檔案,可以使用如下指令自動挂載
mount -a
mount /dev/sda5
fuser -v /mydata 檢視目前登入的使用者
fuser -km /mydata 踢出使用者
虛拟記憶體
在磁盤上的一片空間
大小:
實體記憶體 虛拟記憶體
<2G 2x
2G~4G 1.5x
>4G 4G
/proc/partitions 核心中顯示的分區,如果沒有,使用partprobe +磁盤名字 重新讀取一下分區表,不需要重新開機
mkswap 專門用于建立交換分區的
swapon device 打開交換分區
swapoff device 關閉交換分區
也可以寫入/etc/fstab,注意其中的格式
dd建立本地回環裝置(磁盤上沒有分區可用,但是可以用檔案來建立交換分區)
dd if=/etc/fstab of=/tmp/fstab 把/etc/fstab複制到/tmp/fstab
dd if=/dev/zero of=/path/to/file bs=1M count=2 産生一個2M的檔案
mkswap /path/to/file
swapon /path/to/file 另類建立交換分區的方法
mount -t iso9660 挂載CD光牒
echo 'n
+10G
w’ | fdisk /dev/sda &>/dev/null
自動建立磁盤分區,可用于腳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