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式化
檢視目前磁盤支援的檔案系統
檢視分區檔案系統:lsblk -f
可以看到sdb還沒有格式化
mke2fs格式化分區(但不支援xfs)
-t:指定檔案系統(如果不指定預設是ext2)
-b:指定塊大小
-m:指定分區預留大小(給root使用者預留的空間)
mkfs.ext4相當于是mke2fs -t ext4,并且也支援上面的幾個選項,不過mkfs.xfs不支援上面的幾個選項。
這裡格式化成xfs檔案系統我們使用mkfs.xfs
二、挂載
mount:挂載分區
用法:mount (盤符) (挂載的目錄)
-o:可以挂載成隻讀的
用法:mount -o rw (盤符或挂載點)
remount:重新挂載
umount:解除安裝分區(如果目前就在要解除安裝分區的挂載點裡會提示忙,退出該目錄即可)
用法:umount (盤符或挂載點)
強制解除安裝:
umout -l 挂載點 #可以不用退出就能解除安裝目前的挂載點,或者提示忙時也可以強制解除安裝
新加入的磁盤要加入開機自動挂載的方法:
vim /etc/fstab

最後一行是新添加的
一共是六列,
第一列是裝置号,可以是UUID也可以是盤符,第二列是挂載點,
第三列是檔案格式,第四列是挂載選項,第五列是否備份,第六列優先級
UUID的擷取:可以使用blkid 或者lsblk -f
三、增加swap空間
一般swap的大小是記憶體大小的2倍。如果記憶體為4G,我們最多配置設定8G的swap空間。如果某些應用程式要求使用那麼大的空間,我們可以進行手動擴容,比如oracle在安裝配置的時候就會要嚴格的swap大小比對
1.建立虛拟磁盤
[root@aiker01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4.7G 163M 2.2G 8.6M 2.3G 4.2G
Swap: 4.0G 0B 4.0G
本文轉自 喵來個魚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m51cto/2047739,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