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一,cp

1,主要功能:複制檔案或目錄

2,文法

cp [參數]  [源檔案或目錄] [目标檔案或目錄]  [目的目錄]

3,常用參數

-b   删除,覆寫目标檔案之前的備份,備份檔案會在字尾加上一個裝置字元串

-f   強行複制檔案或目錄,不論目标檔案或目錄是否已存在

-i    覆寫既有檔案之前先詢問使用者

-p   保留源檔案或目錄的路徑

-r    遞歸處理,将指定目錄下的檔案與子目錄一并處理

-R   遞歸處理,将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檔案及子目錄一并處理

--help     顯示幫助資訊

4,範例

1,使用cp指令将/etc/dhcpd.comf複制到/tmp/wx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2,使用mkdir指令建立/tmp/test目錄,用cp –R進行遞歸複制檔案,将目錄下的子目錄或檔案進行複制。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3,mkdir在/tmp下面建立xzy目錄,使用cp -l 內建硬連接配接檔案,将/var/log/messages日志檔案硬連接配接到/tmp/xzy/messages,重新開機DHCP服務并檢視日志記錄對比兩個檔案,發現兩個檔案進行了資料同步.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二,mv

1主要功能:移動或更名現有的檔案或目錄

mv [參數] [源檔案或目錄] [目标檔案或目錄]

-b   若需要覆寫檔案,則覆寫前先進行備份

-f    若目标檔案或目錄與現有的檔案或目錄重複,則直接覆寫現有檔案或目錄

 -i   覆寫前詢問使用者

-u   在移動或更改檔案名時,若目标檔案已存在,且其檔案日期比源檔案新,則不覆寫目标檔案

1使用mv指令将dhcpd.log檔案移動到/tmp下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2,使用mv指令将log檔案改名為log2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三,pwd

1,主要功能:顯示工作目錄

2,文法:

pwd     [-help] [-version]

3,常用參數

--help     線上幫助

-version 顯示版本資訊

1 使用pwd指令檢視目前工作目錄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四,rm

1,主要功能:删除檔案或目錄

rm  [參數] [檔案或目錄]

-d   直接把删除的目錄的硬連接配接資料删除成0,删除該目錄

-f    強制删除檔案或目錄

-i    删除既有檔案或目錄之前詢問使用者

4.範例

1,使用rm沒有加參數删除檔案,會詢問使用者是否删除檔案是因為rm調用了别名“rm -i”,而執行該指令時寫出該指令的路徑就不會詢問使用者。用which目錄就能看到它的别名及指令檔案的位置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2,使用rm –r指令遞歸删除,也就是會删除目錄下的子目錄或檔案,但還會詢問使用者是否删除該檔案或目錄。使用rm –rf指令遞歸并強制删除檔案或目錄,不會有任何提醒,這個指令非常危險要慎用!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五,rmdir

1,主要功能:删除空目錄

2 文法

rmdir [參數] [目錄]

-p   删除指定目錄後,若該目錄的上層目錄已變成空目錄,則将其一并删除

--help    線上幫助

1,建立一個空目錄,再用rrmdir指令删除,但删除一個目錄裡有檔案的目錄就無法删除

Linux常用指令—檔案管理(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