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看過學校兩個團隊的晚會,都搞得相當不錯,展現了很強的團隊凝聚力。去年看馮老師課題組的元旦晚會,感覺實驗室真像個家,溫馨、溫暖;前天看學校鼎鼎大名的Dian團隊8周年慶典晚會,讓我非常驚訝的是,很多畢業的團隊成員都趕回來參加這個晚會,這也充分說明了這個團隊曾經對他們影響很大,他們身上展現的那種集體責任感,讓我非常的敬佩。
借用一下百度百科上對團隊文化的定義,團隊文化是一個團隊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号、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團隊成員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現在稍微有點規模的團隊都會特别強調其團隊文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如華為以狼性文化為指導,狼性文化一步步造就了華為今天輝煌的成績,但也有很多員工并不認同華為的文化,是以在狼性文化指導下的一系列管理方式下,這些員工最終隻能離開,有的人甚至選擇永遠離開。
我對Dian團隊一個成員的發言影響很深,他談到自己剛到團隊的那段時間,基礎很差,項目組裡其他的成員經常幫助他,他自己也很努力,他知道不能給項目的進度拖後腿,于是非常努力的補給自己的不足,最終他們順利的完成了項目。
在一個IT團隊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Leader負責統籌安排,把握項目進度….開發人員,測試人員,秘書等各司其職。《人月神話》(該書主要介紹IBM OS 360項目管理經驗)一書中提到一個10人開發模型,如下圖所示。
<a></a>
<b>副手:</b>他是外科醫生的後備,能完成任何一部分工作,但是相對具有較少的經驗。他的主要作用是作為設計的思考者、讨論者和評估人員。
<b>管理者:</b>外科醫生是老闆,他必須在人員、加薪等方面具有決定權,但他決不能在這些事務上浪費任何時間。
<b>編輯:</b>外科醫生負責産生文檔——出于最大清晰度的考慮,他必須書寫文檔。對内部描述和外部描述都是如此。
<b>兩個秘書:</b>管理者和編輯每個人需要一個秘書。管理者的秘書負責項目的協作一緻和非産品檔案。
<b>程式職員:</b>他負責維護程式設計産品庫中所有團隊的技術記錄。該職員接受秘書性質的教育訓練,承擔機器碼檔案和可讀檔案的相關管理責任。
<b>工具維護人員</b>:現在已經有很多檔案編輯、文本編輯和互動式調試等工具,是以團隊很少再需要自己的機器和機器操作人員。
<b>測試人員:</b>外科醫生需要大量合适的測試用例,用來對他所編寫的工作片段,以及對整個工作進行測試。
<b>語言專家:</b>随着Algol語言的出現,人們開始認識到大多數計算機項目中,總有一兩個樂于掌握複雜程式設計語言的人。這些專家非常有幫助,很快大家會向他咨詢。
對于這樣一個團隊,每個人的作用都很明确,每個人的失職都會導緻整個項目的延期,而此時再往這個延期的項目裡面增加人手也是于事無補的,<b>Brooks法則告訴我們,向進度落後的項目中增加人手,隻會使進度更加落後。是以讓團隊所有的人用共同的認知感,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就是團隊文化所起的作用,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發揮出最大的潛能。</b>
我非常希望看到在高校的實驗室裡面能有如此氛圍,一旦大家在一個團隊,就要有必須的集體責任感,有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讨論,商量解決的辦法。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往往很大,在高校裡,外科醫生、管理者、助手的角色都是有老師充當的,他們需要統籌項目進度,管理項目金費,協調實驗室的發展….他們沒有辦法專心的處理某一個問題;對于學生,每個人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想着早點畢業出去工作,在實驗室混一天是一天,有的人想着在實驗室多學點本事,多做點項目積累經驗,以便以後有更好的發展,還有的人則一直處于迷茫狀态,不知道要做什麼,學什麼。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有單一的力量,但缺乏一種東西把這些力量凝聚在一起,以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我覺得團隊文化對團隊的發展至關重要,很多成功的例子也證明了這個觀點。在高校中,也有很多優秀的團隊,他們發展到現在,都有一定的曆史積累,他們積累了團隊過去的成果,積累了團隊過去的文化,團隊的新成員在認同這些文化的基礎上加入團隊,并将團隊文化傳承下去,一代一代,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