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要求:
1.添加一塊10G的SCSI硬碟
2.建立一個主分區有大小為4G,第一個邏輯分區大小為4G,第二個邏輯分區大小為2G。
3.把4G的主分區挂載到/backup/目錄上,4G的邏輯分區挂載到/backup/data/目錄上,2G的邏輯分區擴充為swap交換分區。實作上述分區的開機自動挂載功能。
1.檢測并确認新硬碟

fdisk -l指令列出系統中所有硬碟裝置及分區資訊
2.規劃硬碟中的分區
執行fdisk /dev/sdb 指令進入到互動式的分區管理界面
指令fdisk,硬碟的裝置檔案作為參數。
“n”指令:建立分區,這裡可以輸入”m”來檢視指令的幫助資訊。
常用指令:”p” 列出硬碟中的分區情況
“n” 建立分區
“d” 删除分區(根據提示直接輸入分區号)
“t” 變更分區類型,EXT4、Swap檔案系統的ID号分别為83、82
“w”和”q” 退出fdisk分區工具,”w”儲存分區操作,”q”不儲存分區操作。
這裡輸入指令”p”
指令:“e” 建立擴充分區
“p” 建立主分區
選擇主分區的編号,這裡設定第一個主分區的編号為1。
這裡是選擇起始柱面,直接回車接受預設值。
“+4G”表示該分區的容量設定為4G,形式:+sizeK +sizeM +sizeG
建立一個擴充分區
在擴充分區中建立兩個邏輯分區,容量分别為4G和2G
指令:”l” 建立邏輯分區
建立完分區後可以輸入”p”指令,檢視分區情況。
輸入”w”指令,儲存分區操作,并推出fdisk分區工具。
變更硬碟的分區設定後,最好執行”partprobe”指令或重新開機系統,使系統檢測新的分區情況,
防止資料損壞。
4.管理檔案系統
執行以上指令,在這兩個分區中建立EXT4檔案系統
指令格式:mkfs -t 檔案系統類型 分區裝置
在設定swap交換分區之前,需要現将該分區的系統ID号改為82.
執行以上指令,在最後一個分區中建立swap分區
使用“swapon”指令來啟用交換分區
使用”cat”可以來檢視啟用前後,交換分區容量的變化情況。
直接使用指令“swapon”啟用交換分區和”mount”挂載實作的操作,在系統重新開機後都會失效,下面介紹一下開機自動挂載的方法。
mount格式:mount 裝置檔案夾 挂載點
mount -o loop ISO鏡像檔案 挂載點 (挂載系統中的ISO鏡像檔案)
挂載之前,先建立好挂載點,即分區需要挂載到的目錄。
如果,分區需要被挂載到系統已有的目錄中,需要先将該目錄中的内容進行備份。因為,在完成挂載後,該目錄中的内容會丢失。
通過在”/etc/fstab”檔案中添加相應的挂載配置,可以實作開機後自動挂載指定的分區。
各部分含義
第1字段:裝置卷名
第2字段:檔案系統的挂載點目錄(交換分區不需要挂載點,輸入swap)
第3字段:檔案系統類型
第4字段:挂載參數 defaults 預設參數
rw 可寫
ro 隻讀
noexec 禁用執行程式
第5字段:是否需要dump備份 1 需要
0 忽略
第6字段:決定系統啟動時進行磁盤檢查的順序 0 不檢查
1 優先檢查
2 其次檢查
在/etc/fstab檔案中設定對應挂載記錄後,可以直接執行mount 挂載點 或 mount 挂載目錄
重新開機系統後,使用指令”mount”,檢視分區挂載情況以及交換分區大小,實作自動挂載效果。
最後,”df -hT”指令檢視磁盤使用情況